法务实例
20.“续租权是相对权而非绝对权”的作为法庭辩论的法理切入点
某甲承租A公司门面房一间,到期后,A公司贴出招租通告,乙等参与招租,最后乙获得承租权,并在中标后支付押金20000元,双方当场达成租凭协议。六个月后,某甲起诉到法院认为乙侵犯了自己的续租权,要求法院判决A公司与乙签订的租赁协议无效。在审理过程中,作者作为乙方的法务人员认为续租权是相对权而非绝对权,某甲在合理期限内没有参与招租活动,其行为说明某甲放弃了续租权,也就是说续租权必须相对于另一承租人的提出时间与承租条件,而不是说双方签订合同后以同等条件续租。代理意见很快得到主审法官支持,从而获胜。
21.“公平原则的适用以既无比较责任又无严格责任为前提”作为法庭辩论的法理切入点
某日晚十点左右,甲某骑两轮摩托并带一人经过一段正在修缮的公路,摩托大灯不亮,两人都没戴安全帽等。甲某等人经过修缮路段时,发现维护路面后处理不当,撞在公路左侧的大树上,搭载人员当场死亡,甲某负重伤,经交警认定该事故由甲某负全责。后甲某将路权物主起诉到法院,以公平原则为由,要求路权物主给予甲某一定经济补偿,作者作为路权物主的代理人在法庭上指出“公平原则的适用以既无比较责任又无严格责任为前提”,而本案交警认定甲某负全责,根本不能适用公平原则。主审法官持赞同代理意见,从而获得胜诉。
找准切入点,是法务人员代理战略的合理制定与正确贯彻实施、成功切入,关键是要谙熟法律的规定、诉讼的技巧和法理。
3.如何配合法官的工作
庭审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法务人员一定要记住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有利于配合法官的工作。开庭时,法务人员要配合举证、质证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庭审辩论战略,分析哪些证据有疑问,哪些证人需要进一步质问,哪些证据需要申请法官协助调取。同时思考该案最容易制胜的因素是什么,能够做到一语制胜,弄清对手最大的漏洞在哪里,通过分析,确定最佳的制胜战略路径。其战略路径的实施一定要明白如何与法官有效沟通。庭审是法务人员诉讼博弈中最具表现张力的部分,是法务人员的角斗场。任何一个法务人员都不会也无法忽视庭审这个阶段。但是,对于该阶段的操作技巧和战略设计,却不是每个律师都能有意识地加以注意的。要注意与法官的沟通,配合法庭调查。
要能够根据法官的审理节奏,及时、恰当地选择发言时机。如在补充陈述时,着重表达在起诉状或答辩状中故意遗漏的事实和观点(起诉状、答辩状往往只表达能够支撑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或者提出新的事实和观点。在现阶段的庭审中,最好避免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让对方措手不及,因为这样也会让法官措手不及,容易造成法官的反感。必要时,要求向对方当事人询问,这是在事实调查阶段最好的狙击手段。
4.举证质证
法务人员在法庭上不能轻易认可对方的证据。从以下几点对实物证据(包括书证)进行质疑:
第一,质疑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是否是原件);
第二,质疑证据的证明力(即证据与本案的关系)——律师不是关心事实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要关心证据能证明什么;
第三,质疑证据的证明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要素间的关系以及事件发展的过程等);
第四,质疑证据搜集程序是否合法。
要明确证人证言主要询问的目的:
第一,寻找案件疑点的答案,并让法官听清楚;
第二,达到自己要证明的目的。
明确反询问的目的:
第一,暴露对方证人的证词矛盾、错误或不实之处,以降低其证据的价值;
第二,证明这个证人是不可靠的。使对方承认某些有利于本方的事实。要认真听对方对证人的主询问,敏锐地捕捉询问中的破绽。
5.法庭辩论
如果说之前的工作是搭建高楼的钢筋,法庭辩论就是涂在上面的泥灰。法庭辩论的作用往往是锦上添花。法务人员在法庭辩论中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要善于针对对方提出的概念不清的问题进行辩驳(以此识别或揭穿对方惯用的通过偷换概念达到混淆视听的辩论目的)。在找不到具体规则时,可以枚举出所适用的具体的法律原则,以寻求占据有利的辩论高点。当庭辩论要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一一论证和反驳。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观点,辩论要设计恰当的语气,并且在考虑法官的个人身份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代理词需要具有感染力。法庭辩论应当展现法务人员的素质。
6.局面评估
所谓局面评估,就是法务人员通过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后对案件情况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能够达到诉讼目的,并在最后陈述中完善、补充相关事宜。评估局面的过程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考虑证据的对比;
第二,考虑双方制胜的关键因素及庭审对哪方有利;
第三,研究战术组合的动因及是否达到战术目的;
第四,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可能性。
(三)庭后战略
法务人员一定要记住:“当没有亲眼看到判决书之前,不要轻言案件了结,什么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
开庭后,一般来讲双方该出示的证据都已开示,该陈述的理由也已明了。但法务人员不能认为开完庭,随后向法官提交代理词就算高枕无忧了,应当从战略上分析庭审是否对己方有利,己方是处于绝对强势,还是绝对弱势,还是不分上下,关键是要考虑如何扩大有利面,如何减少不利面。分析是否需要采取拖延与反拖延战术,是否需要申请调取新的证据,是否需要申请新的证人,如果有必要要求主审法官考虑第二次开庭,或申请延后审理等,还有的法务人员从诉讼参与人的适格问题上做文章,达到预期目的,来弥补第一次开庭的准备不足。如果拿到了判决书,法务人员也要有战略地向当事人交代判决。
在申请执行期间作为公司法务人员应具有两个意识:
第一是继续举证意识,即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必要的文件和证件,包括向人民法院提供其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这是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责任制度原则的延伸。
第二是市场风险意识。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裁判文书都能得到执行,司法文书只是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的判断和确定,能否实现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生活困难无力偿还欠款,无财产,亦无收入来源;被执行人是公司的,该公司可能停产甚至破产。那么,此类案件只能中止执行,待他有执行能力时再恢复执行。像这样的案件执行不了,应该说不是法院的原因,而是当事人应该承担的市场风险。任何人搞经营做买卖,都应有市场风险意识,不可能保证只赚不赔,更不能保证对方永远都能有偿付能力。
法务人员一定要向当事人交代清楚,不要认为审理终结就一劳永逸了。法务人员收到判决后,一定要认真研究,反复研读,并与自己的诉讼战略相对比。如果是一审胜诉要做好应诉的准备,如果是二审胜诉,要明确下步执行的方案。如果是一审败诉还要向当事人说明判决的不当之处,以及判决的合理之处,让当事人明白案件赢在什么地方,输在什么地方,是否需要上诉,并提醒上诉的合理期间;对于二审判决,法务人员还要预测对方可能采取的强制执行行为,以及对抗强制执行对当事人可能产生后果及应负的责任,包括要向当事人说明有执行能力而抗拒履行生效的判决所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
下面摘录四宗有关判决作出后,法务人员针对判决如何开展下步工作的法律意见,供读者加深对诉后策划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