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奥地利]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M].牛张力,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澳]马克·吉布森.文化与权力[M].王加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5][德]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M].朱秋霞,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6][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9][德]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M].康乐,吴乃德,等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10][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11][德]齐奥尔柯·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吴雪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12][德]齐奥尔柯·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曹卫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曹卫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4][俄]A.B.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M].萧正洪,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5][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李培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6][法]P.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五至十五世纪)[M].潘源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7][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M].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8][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9][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顾良,施康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20][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汉斯·哈克.自由交流[M].桂裕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21][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2][加]卜正民.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M].方骏,王秀丽,罗天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3][美]J.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M].李玉琪,袁宁,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24][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M].王诚,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5][美]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梁小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6][美]阿尔文·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汪晓丹,赵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7][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等.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M].顾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8][美]艾凯.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M].唐长庚,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9][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0][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1][美]本迪克斯.开放人文: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M].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32][美]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高师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3][美]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孙非,张黎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4][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刘云德,王戈,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6][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7][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8][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9][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0][美]房龙.人类的故事[M].秦立彦,冯士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1][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李宛蓉,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42][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杨砾,徐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3][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4][美]克里斯蒂安·乔基姆.中国的宗教精神[M].王平,等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9.

[45][美]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胡世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6][美]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7][美]内森·罗森堡,L.E.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M].刘赛力,等译.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

[48][美]帕森斯,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M].刘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9][美]去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50][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1][美]史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2][美]田浩.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M].姜长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53][美]托马斯·哈定,等.文化与进化[M].韩建军,商戈令,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4][美]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宗教生活方式比较[M].彭凯平,刘文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5][美]许烺光.宗族、种性、俱乐部[M].薛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56][美]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程立显,刘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57][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M].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58][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M].严立贤,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59][日]宫崎市定.宫崎市定论文选集[C].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60][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M].方健,何忠礼,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61][日]重田德.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M].东京:岩波书店,1975.

[62][苏]B.A.阿努钦.地理学的理论问题[M].李德美,包森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63][以色列]阿巴·埃班.犹太史[M].阎瑞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4][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1卷[M].徐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5][英]J.T.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6][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7][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曹未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68][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69][英]G.M.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向以斌,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0][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1]包伟民.浙江区域史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3.

[72]卜长莉.“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J].社会学研究,2003(1).

[73]蔡禾.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74]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75]曹荣湘.走出囚徒的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76]陈建军.中国高速增长地域的经济发展——关于江浙模式的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7]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8]陈立旭.区域工商文化传统与当代经济发展——对传统浙商晋商徽商的一种比较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5(3).

[79]陈立旭.市场逻辑与文化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80]程学童,王祖强,李涛.集群式民营企业成长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1]储小平,李怀祖.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管理世界,2003(6).

[82]段本洛,单强.近代江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83]方文.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1).

[84]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

[8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86]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87]葛立成.浙江蓝皮书:2005年浙江发展报告[R].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88]韩永学.浙商史料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8.

[89]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0]何福清.纵论浙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91]黄光国.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

[92]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93]贾德裕,等.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4]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5]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6]李景源,张晓明.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7]李路路,李汉林.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98]李培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99]李培林.中国乡村里的都市工业[J].社会学研究,1995(1).

[100]李晓.东亚奇迹与“强政府”:东亚模式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101]李新春,张书军.家族企业:组织、行为与中国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2]李新春.信任、忠诚与家族主义困境[J].管理世界,2002(6).

[103]李新春.中国的家族企业与企业组织[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秋季卷.

[104]连晓鸣.浙江现象与浙江学术——浙江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105]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0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107]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09]刘精明.向非农职业流动:农民生活史的一项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6).

[110]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11]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1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13]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14]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1989(1).

[115]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16]穆雯瑛.晋商史料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17]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18]钱杭,谢维扬.宗族问题:当代中国农村研究的一个视角[J].社会科学,1990(5).

[119]钱杭.关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93(3).

[120]钱杭.中国当代宗族的重建与重建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1).

[121]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22]秦佩珩.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123]沙莲香,等.中国社会文化心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124]盛洪.分工与交易——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非专业化问题的应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25]盛世豪,徐明华,等.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26]盛世豪,郑燕伟.“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7]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修订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28]史晋川,罗卫东.浙江现代化道路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29]唐君毅.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M].台北:学生书局,1988.

[130]唐力行.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131]王春光.巴黎的温州人——一个移民群体的跨社会建构行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132]王春光.流动中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动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0(3).

[133]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34]王铭铭,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35]王晓毅,朱成堡.中国乡村的民营企业与家族经济[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136]王询.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37]文崇一,萧新煌.中国人:观念与行为[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

[138]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39]许志伟.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40]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1]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42]杨宜音.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J].社会学研究,1995(5).

[143]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

[144]叶坦.宋代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研究——以叶适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4).

[145]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146]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147]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148]翟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J].社会学研究,2003(1).

[149]张海鹏,张海瀛.中国十大商帮[M].合肥:黄山书社,1993.

[150]张继焦.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151]张军.转型与增长[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152]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153]张文达,高质慧.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154]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3(4).

[155]张雄.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世界[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

[156]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57]张正明,薛慧林.明清晋商资料选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158]张正明.晋商兴衰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159]赵立行.商人阶层的形成与西欧社会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6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雍正《浙江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61]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个体私营经济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162]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163]浙江省市场志编辑部.浙江省市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

[164]郑也夫,彭泗清,等.中国社会中的信任[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165]郑也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66]郑勇军,袁亚春,林承亮,等.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67]郑勇军.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型经济发展:浙江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1(2).

[168]政协台州市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浙江省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台州民俗大观[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8.

[169]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当代浙江研究所.当代浙江简史1949—1998[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

[170]周梦江.叶适与永嘉学派[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171]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72]周祝伟,林顺道,陈东升.浙江宗族村落社会研究[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

[173]朱国宏.社会学视野里的经济现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74]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75]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76]朱康对.来自底层的变革——龙港城市化个案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77]卓勇良.番薯、战争与企业家精神——也谈温州模式的成因及其困境[J].浙江社会科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