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1954―1958年)
2025年10月14日
扩张(1954―1958年)
“一五”后期,针对苏联重工业发展模式效果不理想的现状,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不要为了发展内地而牺牲了沿海地区,也不要为了生产资料的增加而忽视了消费品的生产。上海作为沿海工业基地的重要地位被重新认识。第二年对上海的投资额度就达到380万元,超过了“一五”计划头四年的投资总额,上海似乎又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1957―1958年,上海利用国家工业投资的大幅增加,争取到了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对外宣布698个在建的工业项目。[42]与此同时,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1957年接近尾声。作为江浙皖的中心、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本营—上海,逐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职工人数更是骤增了60万。这一时期的新村建设也在政府及国有企业的主导下达到高潮:1954―1958年,除了在已有基地上的扩建之外,在城市边缘另辟新村基地11处。五年间建新村126个,面积1308万平方米,占1949―1978年间新村建设总量64%,尤其是1958年以40个新村、76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的规模占据了30年间建设量的最高点(图1-11)。

图1-10 上海工人新村建设(1949―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