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标准化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苏联以标准化为特征的住宅工业化思想也被引进中国。工人新村在户型设计方面大量采用标准化单元方法。所谓的“标准化”,指户型设计不考虑居民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根据国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工业化水平,按照标准构件和模数原则设计标准户型单元,再通过标准单元的组合变化形成设计方案。再以标准设计方案为基础形成的“标准图集”,即是城市住宅区规划建设和构件生产的依据。

图3-15 曹杨一村集会广场复原图(1950年代)

来源:邓欣和、刘姿辰绘制

采用标准化设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标准设计是在住房建设中实施计划经济的重要保证。作为国家住宅设计依据的“定额指标体系”,通过对住宅人均面积、户均面积和造价的规定,国家可以精确地掌握经济计划中住宅投资建设的规模与产出,这对住宅建设完全由国家投资的计划经济模式来说非常重要。[32]

其次,标准化方法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降低了造价,按时完成由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大量建设任务,弥补设计施工人员极度短缺的问题。但同时,在1950年代住房建设低投资、低造价的时期,不断降低的住房标准使得人均居住面积较1949前反而呈下降趋势[33];多户合用厨房、卫生间的情况十分普遍,建筑外观朴素,取消了一切装饰性设计(表3-4和图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