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1959―1978年)
2025年10月14日
停滞(1959―1978年)
1958年以后,片面强调生产的经济政策首先在农村地区造成粮食生产困难,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也影响到城市的工业生产。1960年冬,国民经济进入调整巩固期,上海开始缩减工业规模,精减职工31.2万人。不久中苏关系破裂、越南战争爆发,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中央提出建设“三线”[43]的设想。上海又回到忽略城市建设的工业化政策,再次成为支援内地建设的人才和技术输出地。几年之中,数百家工厂和17万名技术工人、3万名工程技术人员转移到内地,大专院校新毕业技术人员的分配也以面向内地为主。[44]从此,上海的工业不仅没有再出现新的企业,反而逐渐萎缩。在60―70年代,“文革”和三线政策交织在一起,上海在城市建设方面几乎无所作为,住宅建设也因为财政困难进入缓慢甚至是停滞期。市区范围内的新村建设基本停止,住宅建设仅以改造市内棚户区和卫星城工业区零星住宅为主。十年“文革”(1966―1977年)更是停止了工人新村规划的编制,仅仅通过填空补齐和改造的办法扩建已有新村。20年间只扩建新村60个,面积285万平方米,占新村总量的14%。这一时期,新村建设量长期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图1-12)。

图1-11 上海工人新村建设(1949―1958年)

图1-12 上海工人新村建设(1949―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