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扦插方法

二、扦插方法

1.硬枝扦插

硬枝扦插就是利用冬季修剪的休眠期枝条扦插,宜在早春进行。扦插时间随地区的气候条件而不同,南方早些,北方晚些。如福建、湖南、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多在12月中旬~2月底,而陕西、河南则以2月底~3月中旬为宜。

(1)插条选择与处理 选择生长健壮、腋芽饱满的1年生枝条,长度为10~14cm,具有2个芽,直径为0.5~1.0cm,插条的切口大都紧靠节下平剪,上部剪口距芽的上方约0.5cm,剪口要平滑,用蜡密封。

扦插前首先要用激素对插条进行处理。生长激素以吲哚丁酸(IBA)最好,萘乙酸(钠)(NAA)次之。将插穗放到溶液中,激素溶液深度为3~5cm,成活率与溶液浓度高低和插穗浸泡的时间长短有关。试验证明,采用高浓度快速浸蘸的办法效果最好。如用5000mg/kg的吲哚丁酸溶液浸蘸3~5s,生根成活率可达90%以上;用4000~5000mg/kg的萘乙酸处理2s,发根率可达80%~100%。猕猴桃的枝条内含有较多的胶体物质,如果插条切口长时间浸泡在生长调节剂溶液中,会有大量胶体黏液流出,糊在切口处,这样不仅引起营养物质流失,也不利于切口形成愈伤组织。采用高浓度生长调节剂快速处理,不但可以避免枝条的胶液大量流失,而且可使外源激素立即发挥效能,促进枝条生根。

(2)扦插技术 经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按10cm×15cm的株行距扦插在插床上,在扦插过程中要防止风吹日晒,轻拿轻放,一般都垂直插入土中,若插穗较长也可斜插,扦插的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左右,以顶部芽稍露出土面为宜。若土壤疏松,可将插穗直接插入土中;若土壤较黏重,先用小铲铲开土后再将插穗插入土中,以免擦伤皮层及根原始体而影响愈合生根。插后用手按实床土,使插穗与插壤密接,随后喷透水。

2.绿枝扦插

绿枝扦插是在猕猴桃当年生枝半木质化时用带叶的枝条做插条进行的扦插,又称软枝扦插。在生长季节,由于气温较高,空气干燥,蒸发量大,扦插不易成活。较适宜的扦插时间是南方宜早,一般多在4~6月进行;北方较晚,在9~10月进行。采剪插条应在阴天、空气凉爽的时候进行,最好随采随插。

(1)插条选择与处理 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做插穗,插穗长度一般为2~3节。距上端节1~2cm处剪平,下端紧靠芽的下部剪成平面或斜面,剪口平滑,上留1~2片叶,以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生根。为了减少蒸腾量可剪去叶片的1/3~1/2。

用生长调节剂浸润插穗基部能促进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图4-22)。据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试验,用200~500mg/kg的吲哚丁酸或萘乙酸浸泡插穗基部3~4h,能显著促进生根,生根率达到80%以上。有些化学药剂可促进细胞呼吸,形成愈伤组织,增强细胞分裂,从而促进生根。如用高锰酸钾、硼酸等0.1%~0.5%溶液浸插条基部数小时至24h,能提高细胞活动力,补充养分,促进生根。此外,利用蔗糖、维生素B等水溶液浸插条基部也可以促进生根。

(2)扦插技术 经过消毒后的插壤,插前先浇透水,待水渗下风干后再进行扦插,株行距以10cm×15cm为宜,可直插或斜插,但要将顶端保留的叶片留在插床面之上,并使插穗与插壤密结,扦插后及时灌水(图4-23)。

3.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以后的管理是提高插穗生根成活的关键。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影响生根成活,甚至导致全部失败。而管理的中心工作,是调整好水分、空气、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满足插穗生根的需要,其中对水分的调整尤为重要。

978-7-111-57263-3-Chapter04-24.jpg

4-22 用生长调节剂浸润插穗基部

978-7-111-57263-3-Chapter04-25.jpg

4-23 绿枝扦插

(1)搭设荫棚 扦插后要及时搭好荫棚,以防日光暴晒和干燥,在高温、高湿和遮阴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插穗生根、成活。尤其对绿枝扦插,遮阴更为重要。荫棚的透光度以40%左右为宜。一般用遮阴网作为遮阴材料,也可以就地取材,竹帘、草帘、枝条、秸秆等均可。

(2)温湿度与通气性控制 为了使插壤透气性良好,插后初期不宜灌水太多,一般要看插床的干湿情况,以7~10天浇1次透水即可,萌芽抽梢后,需水量增加,可2~3天浇水1次,要保持畦面沙土不发白,插穗基部切口呈浸润状态。绿枝扦插在生长季节进行,应该严格注意管理措施,除遮阴外,还要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使其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苗床温度约25℃,切忌30℃以上的高温。硬枝扦插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地热线,在不同的时期可调控适宜的温度,对促使愈合生根极为有利。条件允许时,也可在插床底层施用一些热性肥料,如马粪、牛、羊粪等,以提高插壤的温度,在插穗愈合前,应以提高地温、降低气温为主,一般插壤温度调控在19~20℃,愈合后调控在20~25℃。在插穗大部分生根后,可断电停止土壤增温,在自然温度下“炼苗”。

插穗成活后,每隔数天将覆盖在其上的棚膜揭开一部分,使苗木通风降温,之后逐渐增加揭开薄膜的次数,并延长揭开时间,使幼苗得到锻炼。当年秋末将扦插苗移植到营养钵中,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待第2年春季即可移栽定植。

(3)调节光照 硬枝扦插时,在插穗未展叶前应加盖帘子使插穗的环境处于黑暗状态,有利于促使愈伤组织的形成;在中后期和绿枝扦插的整个时期,插穗已有绿叶,除晴天日光较强时(上午9点~下午4点)需要遮光外,其余时间均应除去遮阴材料,插穗愈合生根后,更需要充足的光源。

(4)及时摘心控长 硬枝扦插一般先萌芽抽梢然后生根。前期萌芽抽梢所需的养分都是插条内的贮存营养,若不及时控制地上的生长,养分消耗过多,就会影响生根,在没有新根的情况下,新梢大量的水分蒸腾,造成缺水萎蔫,甚至插穗枯死,所以及时摘心是促进生根保障成活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在新梢长到5cm左右时摘心,保留3~4片叶为宜。若发现抽梢中有花蕾,应随时将蕾摘除,以节约养分,利于生根成活。

(5)幼苗移栽 生根后的幼苗应及时移栽,以利于培育壮苗。一般在扦插后约40天,生根的幼苗根系有一定老化,根长约10cm时即可移栽(图4-24),每年在同一插床可以反复进行多次扦插。移栽最好选在阴天进行。移栽前先将苗畦地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按株行距20cm×30cm挖好移栽穴,移栽后立即浇透水。移栽后10~15天内为晴天时,必须注意遮阴。移栽缓苗期过后,生长很快,除应经常浇水外,可每隔7~10天给叶面喷速效性肥料,如0.3%~0.5%的尿素、磷酸二氢钾等,结合浇水也可施入少量复合化肥。当扦插苗长到一定高度时,为了防止倒伏和相互缠绕影响生长,应当设立临时支柱(或拉绳),引蔓固定。多雨季节要及时清除杂草。

978-7-111-57263-3-Chapter04-26.jpg

4-24 扦插苗成活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