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入库
果实入库前1周对果库消毒,每100m3用250g硫黄或20mL甲醛熏蒸后密封2~3天,然后通风换气3~5h。将库温降到0.5℃,温度变幅不超过±0.5℃。贮存箱可用长、宽、高分别为50cm、35cm和20cm的木条箱,木条宽3~4cm,木条间隔0.5~1cm,内壁光滑。箱底铺粗纸,上置厚度为0.03~0.05mm的聚乙烯塑料保鲜袋,袋子口径80~90cm,袋长80cm。将经过预冷的果实装入保鲜袋中,每袋约12.5kg,放入保鲜剂,用绳子轻扎保鲜袋口。大型的贮存库也可使用长宽90cm×90cm、深40cm的大箱,木条宽8~10cm,木条间隔0.5~1cm,但需同时配备叉车。
果实采收后尽快入库,可以抑制呼吸消耗,延长果实的贮存期。新西兰过去一直强调采收后24h内入库,但经过近多年的研究发现,由于果实采收、运输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机械伤,果实带着这些伤口迅速入库后,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愈合慢,易遭受病菌侵染,果实贮存后腐烂率较高;而采后的果实在常温的阴凉处放置2天左右,可使采运过程中产生的伤口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下较好愈合,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降低贮存果的发病率。
首次入库的果实数量可达总库容的20%,以后每天按库容的5%~10%入库,以免引起库温起伏过大。进库后先将果箱散开摆放,待1~2天后果实温度降至0℃再按要求堆放。未经预冷的果实入库时应直接将果实放在果箱内入库,待果实温度下将到0℃后再装入聚乙烯塑料保鲜袋内,以利果实迅速降温。整个入库过程中,制冷机要全部开动,不能停机。
果箱在库内堆放时应留有50~60cm的主风道(与冷风机方向相同)和30~40cm的侧风道(与冷风机方向垂直),冷风机下距墙80~100cm,对面距墙50~60cm,其他两侧距墙30~40cm,距库顶100~150cm。堆垒与墙之间留20~30cm的空隙,堆垒间距30~50cm,果箱之间留缝隙1~2cm,果箱距库顶50cm,果箱下的垛底垫木高10~15cm,以利于库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