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肿病
2025年09月10日
6.藤肿病
【为害特点】 症状为猕猴桃的主、侧蔓的中段藤蔓突然增粗,呈上粗下细的畸形现象(图9-11),有粗皮、裂皮,叶色泛黄,花果稀少,严重时,裂皮下的形成层开始褐变坏死,具发酵臭味。生长较弱甚至引起枝干枯死。病因是树体和土壤缺硼。该病多发生于猕猴桃枝梢全硼含量低于10mg/kg、土壤速效硼含量低于0.2mg/kg的果园。该病于1984年在湖北省蒲圻十里坪猕猴桃园首先发现,1987~2000年相继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研究所猕猴桃园和中博安居集团猕猴桃基地发现。1985年经检测十里坪病树枝梢含硼量为9.75mg/kg,而健康树枝梢的含硼量平均为22.93mg/kg,病树根际土壤的速效硼含量仅0.17~0.19mg/kg,1986年该园在猕猴桃花期叶面喷洒0.2%的硼砂液,并每株树施入硼砂10g,此后连年花期喷硼,直至藤肿病未再发生为止。1991年重测该园藤肿病树恢复后的叶片全硼含量,其平均为23.79mg/kg,恢复到正常水平。
【防治方法】
1)每年花期喷硼砂液1~2次(含量为0.2%)。
2)根际土壤施用硼肥,每隔2年左右,在萌芽期地面施硼砂0.5~1kg/亩,将土壤速效硼含量提高到0.3~0.5mg/kg,枝梢全硼含量达到25~30mg/kg。
3)合理增施磷肥和农家肥,利用磷硼互补的规律,保持土壤速效磷含量为40~120mg/kg,速效硼含量达0.3~0.5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