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概况

本项目以满足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针对石窟文物抗震防护各方面的问题,从石窟围岩的工程特性及主要病害、石窟地震环境评价和未来地震危害性估计、石窟潜在地震变形及其与活动断裂的安全距离、石窟围岩及其附属建筑物动力响应特性和地震稳定性、挡墙加固型石窟和预应力锚杆(索)加固石窟围岩的动态损伤特性、石窟岩体危石(滚石)灾害的动力机理及防护对策、石窟振动安全度安全阈值、石窟文物震害防御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石窟抗震安全评估理论体系,为石窟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治理、综合防御减轻地震灾害提供技术保障。

项目立足于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为石窟的地震安全评估及防护对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对于石窟群及其附属建筑物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如何科学合理地考虑未来地震灾害的影响,国内外涉及很少。本项研究填补了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对于推动地震工程学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该项成果具有明显的开创性、系统性、国际先进性和广泛应用性等特点。

本项目发表论文45篇,其中EI 文章10篇,ISTP文章5篇,在CSCD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国内学术交流论文4篇。项目获得专利1项:用于滚石柔性防护系统的簧胶式二级受力缓冲器(专利号:ZL200720032748.5),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访问学者2人,同时也带动了青年科技骨干的成长。

项目研究属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内容,除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起到重要作用外,研究成果可供类似的洞窟进行文物保护、防灾工作时参考,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在莫高窟、榆林窟崖体加固中已程度不同地得到应用,有关该项研究的一些论文也已引起一些文物保护部门的关注。作为集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石窟艺术,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资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