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概况

该项成果主要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陈官营—东岗镇)20个地下站点和线路为中心,对以场地为中心向南230千米、向北180千米、向东190千米、向西200千米范围的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评价,考虑了远场大震对工程站点、线路抗震设防的影响;对区域范围内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有疑问的历史地震进行了影响场核查工作,完成了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采用物探方法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在工程勘察基础上补充了粉土、黏土和砂岩的土动力学实验,粉土震陷实验,钻孔波速测试以及控制性电法探测,完成了场地工程地震条件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场地反应分析获得地面地震动时程和底板地震动时程,并进行反应谱计算和地震动参数区划。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属于兰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为隐蔽性地下工程。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一旦发生破坏,将造成生命财产、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重大损失。因此,该工程对兰州市城市安全具有特殊意义,抗震设防要求高,要求以地表和底板深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该项目是甘肃省地震局首次完成的地铁类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其抗震设防审查属于国家级审查。该项目的完成提升了甘肃省地震局对地下结构抗震设防参数的认识,对提升甘肃省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也为兰州城市轨道交通2、3号线等后期工程抗震设防积累了经验。

工程场地位于兰州河谷盆地内,地震地质资料较为丰富(兰州“十五”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如下野外及室内工作:

1.采用高密度电法,完成场地隐伏段层探测和部分重点断裂野外调查;

2.完成小震重新定位工作和历史地震影响场核查;

3.进行现场钻探,取粉土、黏土、砂岩的原状土样送实验室进行土样的动剪切模量比和动阻尼比的试验研究,取粉土样进行震陷实验;

4.根据现场考察、物探测试、室内实验等手段,评价场地地震工程条件;

5.根据土动力学实验和原位钻孔波速测试结果,进行场地反应分析,提供地下站点的地表和底板地震动参数。

img

图1 技术思路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