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创新点
2025年09月26日
二、主要创新点
地震短临电磁前兆有来自震源信息的局部性前兆,有来自源所在区域的应力场构造前兆以及与孕震立体环境有关的大尺度动态前兆。识别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必须考虑电磁正常背景场的变化,地震电磁异常是对正常背景场非随机的偏离;运用频谱分析技术(FFT变换)对ELF电磁场观测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1)电磁场的功率谱密度在地震之前出现了明显的脉冲异常,脉冲异常具有时间上的集丛现象。
(2)自功率谱变化比背景值高1~3量级,异常幅度随着离开震中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磁场自功率谱密度异常的幅度与台站相对于地震震中的方位有关,与电磁场的频率有关,电磁信号随着频率的升高能量衰减较快。
(3)中等强度地震的电阻率异常变化是先从地壳的深部向浅部发展,阻抗相位同步变化。强震深部、浅部的电阻率同步发生了大幅度变化,阻抗相位发生转折。


图1 2008年甘肃汉王台不同频率磁场自功率谱曲线
(a)8Hz电磁场功率谱曲线(b)图(a)8Hz电磁场功率谱局部放大曲线(c)39Hz电磁场功率谱曲线(d)1Hz电磁场功率谱曲线WCH- 2008.5.12 汶川 Ms8.0 EQ △=320Km, NQ -2008.5.27 宁强Ms5.7 EQ △=88Km,QCH6.4-2008.5.25青川Ms6.4 EQ△=95Km,QCH5.0 -2008.6.5青川Ms5.0 EQ △=117Km,QCH4.9-2008.5.31青川Ms4.9EQ △=116Km, GZ-2008.1.9西藏改则Ms6.9EQ △=184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