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创新点

二、主要创新点

1985年至2013年,平凉流体观测项目资料在全国评比中共计获得73项前三名,其中27年第一名,18年第二名,28年第三名。水氡观测项目1993年获中国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中国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中国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1993年获中国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甘肃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水温观测项目2003年获中国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甘肃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水位观测项目2013年获甘肃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水汞观测项目已申报2014年甘肃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

为进一步提高流体学科各项目观测资料质量,平凉台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开展实验研究,水氡方面主要承担了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技术管理组任务项目:平凉台数字(SD-3B)和模拟水氡(FD-125)对比观测实验研究。2012年还承担了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技术协调组仪器更新项目管理组任务项目:AlphaGUARDP2000测氡仪的标定实验和对比观测研究。水温方面做了“同一井不同层位水温观测对比实验研究”和“水温固体潮效应分析”实验研究,发现水温对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有响应,这一重大发现对研究地热学在地震前兆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拓宽了地热学的应用研究领域,受到固体潮方面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利用水位资料研究提出地表气压、地形起伏、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是水位观测中主要干扰因素;还完成了中国地震局下达的关于流体学科的“三结合”课题10项,发表论文10余篇。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和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既解决了观测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地震监测和预报水平,对周边的一些地震都做了不同程度的预报。

在日常观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和先进的管理办法。首先是牢记宗旨、狠抓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有固定的分工,台上要求大家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组织各观测小组互相学习观测技术,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打破组的界限,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这样在工作中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而且融洽了大家的关系,也培养了一大批能胜任各项工作的多面手。其次就是精细管理、争创一流。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让大家坚持做到上岗前必须先学习掌握“规范”,不管是新分配的年轻人,还是多年从事台站工作的老同志,上岗前必须先坐下来学习一段时间的“观测规范”,而后带着“规范”条文印象去跟班实践,进一步掌握“规范” 的实质;再由技术骨干领着上岗,直到能独当一面为止。做到人人懂得“规范”,人人遵循“规范”。对每天产出的观测资料除要求本观测小组人员量算、复核外,还要求其他小组的人员专做最后的质量复核工作。由于这些环节掌握得好,把握得细,确保了几十年如一日地产出质量一流的观测资料。

对多年流体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周边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一些临震异常特征和典型震例。

建成三个标准水化学实验室。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很多经验多次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