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创新点

二、主要创新点

水汞观测是20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一种流体前兆观测方法。全国目前有31 个水汞观测点 , 十几年的观测资料和一些震例表明 , 汞是一个敏感的地震前兆指标。平凉台水汞观测点是目前甘肃省境内唯一的汞观测点,水汞观测时间虽只有短短6年,但观测资料在2009年参加全国资料评比以来,连续五年荣获单项评比前三名,地下流体综合评比前三名。平凉台水汞观测虽观测时间较短,但技术优势明显,自正式观测以来不仅取得了连续的、可靠的、高质量的观测资料,也开拓创新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子。

平凉台在搞好观测资料质量的同时,开拓创新地将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有效利用第一手观测资料进行创新研究,提高了观测质量和观测水平,以及观测人员的地震预报水平,并推进了地震科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课题研究方面的业务骨干张璇,申请参加并完成了中国地震局下达的“三结合”课题1项。他将实际观测情况与分析研究相结合,总结了影响水汞观测质量的主要干扰因子,并简单分析了水汞资料的映震能力。

2.利用多年的观测经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水汞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RG-BS智能测汞仪所观测的资料是可以用于地震预报的,主要特征为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6月22日宁夏永宁4.5级地震做了预报。

3.为了加强该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拓宽区域发展空间,准确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平凉台联合陕西省乾陵综合地震台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中心地震台正式建立了“甘、宁、陕三省交会区观测技术与科研预报协作区”,并定期举办宁夏固原台、陕西乾陵台、平凉台地震观测技术和科研预报交流,并做专题报告和发言(图1)。

img

图1 陕甘宁三省交会区观测技术与科研预报协作区交流会议现场

4.除了认真完成日常的观测任务外,在台领导和大家的努力下搭建了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在不断学习中成长,也在成长中不断学习(图2)。

以上实验研究、协作区的开展以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及创新研究,既解决了观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我们的地震监测和预报水平;同时在日常观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和先进的管理办法。

首先,牢记宗旨、狠抓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有固定的分工,台上要求大家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组织各观测小组互相学习观测技术,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打破组的界限,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这样在工作中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而且融洽了大家的关系,也培养了一大批能胜任各项工作的多面手。

img

图2 平凉台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总结

其次,精细管理、争创一流。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让大家坚持做到上岗前必须先学习并掌握“规范”。不管是新分配的年轻人,还是多年从事台站工作的老同志,上岗前必须先坐下来学习一段时间的“观测规范”,而后带着“规范”条文印象去跟班实践,进一步掌握“规范”的实质,再由技术骨干领着上岗,直到能独当一面为止。做到人人懂得“规范”,人人遵循“规范”,争创一流台站。

最后,认真仔细、力求完美。对每天产出的观测资料除要求本观测小组人员计算、复核外,还要严格执行“五日一周检,每月一月检评”,让其他小组的人员和台站业务负责台长专做最后的质量复核工作。虽然观测资料时间短、经验少,但由于对工作中各个环节都本着认真仔细、力求完美的态度,确保了产出质量一流的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