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果信息
2015年,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获得甘肃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39,40902094)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天水市地震局、陇南市地震局、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和团队:黄土动力学与黄土地震工程研究团队
主要完成人:王兰民 吴志坚 孙军杰 石玉成 袁中夏 车爱兰 王 平 邓 津 王 谦 严武建 陈 拓 王 峻 徐舜华 刘 琨 王文丽
附:成果图片及说明

图1 黄土覆盖地区地震波传播特征及衰减规律
考虑黄土高原地区塬、梁、峁等复杂地形地貌特征,将伪谱法和有限差分法综合引入黄土覆盖地区地震波传播特征及衰减规律的研究之中,所得理论结果与强地震记录数据具备良好的符合度。

图2 黄土地区覆盖层厚度反演及地震动放大效应
利用地脉动法对黄土地区的土层速度构造进行了反演,分析了地形条件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机制及黄土塬、梁、峁抗震性能,提出了厚黄土覆盖场地和黄土山体地震动放大效应在抗震设计中的考虑方法。

图3 黄土地基液化势判别方法及抗液化处理技术
充分考虑了工程实践在可行性与实效性方面的切实需求,提出了黄土地基液化势判别方法;并给出了不同地震动强度下饱和黄土地基抗液化密实处理及酸改性处理技术标准。

图4 黄土液化基本特性及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
解决了制备大尺寸原状黄土试样的难题,实施了天然饱和黄土液化基本特性及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给出了液化黄土体变过程中施加于桩身的下拽力、水平推力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相应的估算方法。

图5 基于性态设计的黄土地基抗液化处理技术与标准
基于性态设计理念,系统地提出了相应工程需求下的黄土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设计方面的技术与标准,已被《甘肃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全面采纳,并在天水市、陇南市地震小区划和郑西、宝兰铁路客运专线中得到了深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