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概况

本项成果属于地震工程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涉及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中土体地震反应相关内容,具体工作以地震烈度评定、场地条件对地震烈度影响、典型黄土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影响规律及相关科学问题为目标对象。

本项成果主要的技术内容包括:(1)地震宏观现象“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研究。从两个评定烈度的标志出发,对比中外流行的烈度表,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给出我国烈度表修改方向。(2)基于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烈度评定标准研究。依据近年来大量的地震现场调查资料,提出既同当今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修改建议;验证了“修改建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适用性。(3)建筑物高低层地震反应差异研究。验证烈度调查中“随着楼层的增高,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越强烈”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现行烈度表的完善发挥作用。(4)典型黄土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依据实际场地资料,构造21个不同的场地计算剖面,选用3个概率水准下的9条地震加速度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共进行了189种不同组合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重点研究了地表水水位的变化对典型黄土场地地表加速度反应峰值和反应谱的影响。

本项研究成果已在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荆山滑坡群治理工程”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教育园区泥石流治理工程”等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本项成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用于振动台叠层剪切箱的滑动支撑装置”(专利号:201520054750.7),成果运用于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及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大型剪切模型箱设计及建设中,广泛用于黄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本项成果对于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定地震烈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并为汶川地震黄土地区灾后重建和该地区建设工程场地确定合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提供参考,对于提高该地区的抗震设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