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创新点

二、主要创新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产出高质量观测资料的同时,应用本台观测资料来做科研预报才是我们新一代台站观测人员的追求和目标。自2007年以来,高台台应用本台的测震资料、形变资料、重力资料、电磁资料、流体资料编写的震情趋势研究报告,在甘肃省地震局年度趋势会商报告中,多次受到预报中心及相关领导的表扬和鼓励,其中2012年度获得甘肃省台站资料应用评比第一名。高台台重力资料连续可靠,精度高,利用价值高。在日常观测中,台里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身学习以提高观测技术,同时开阔观测思路,寻求如何利用重力观测资料提取地震前的短临信息,为地震预报服务。

观测人员在搞好观测资料的同时,还积极撰写科技论文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尹亮等在《地震研究》上发表了论文《大震前重力地脉动异常分析》;李兴坚等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发表了论文《高台地震台PET重力潮汐参数观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尹亮还应用台里的重力观测资料完成研究生论文《宽频带地脉动频谱异常震例分析及重力观测的验证研究》并通过答辩。同时,台站工作人员应用高台重力资料积极搞科研,努力申报各类基金课题。2010年,李兴坚的“高台台与兰州台PET重力观测影响因素分析”获得甘肃省地震局青年基金课题资助;2014年,尹亮的“重力地脉动信息在强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获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另外,高台台重力观测资料还被武汉重力学科组、甘肃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与监测中心、嘉峪关中心地震台、嘉峪关市地震局、张掖市地震局、酒泉市地震局、高台县地震局等被国内众多单位和专家广泛应用。武汉地震局刘子维等发表在2011年《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第31卷第2期的《日本Ms9.0地震前的重力高频扰动》一文中,明确提出高台重力资料前兆异常特性。

尹亮通过对高台、兰州地震台的重力资料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 2009年8月28日青海海西6.4级,2009年9月30日撒摩亚群岛8.1级地震前脉动幅度及频谱变化的研究,总结了重力地脉动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上的临震前兆异常特征, 发现有与宽带地震仪低频波异常对应的异常信息,即震前时域脉动曲线上出现纺锤形或喇叭口形态,0.1Hz~0.14Hz的频幅最大值在震前几天起加速增大直到发震。跟踪地脉动异常变化可以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有用信息。自2014年1月1日起,张掖中心台安排专人每天对重力地脉动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应用以上研究结果跟踪异常动态并及时应用到本台与嘉峪关中心台等五家单位联合进行的视频周会上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了把高台台建设成为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的台站、为了鼓励观测人员积极参与地震资料分析预报和课题研究工作,台上还推出相应的奖励办法,对观测工作、地震预报及课题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全国统评中取得前三名的人员、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员,都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大家在搞好观测工作的同时,进行地震预报探索与课题研究。

在台站重力观测(秒采样)当中,高台台观测人员多次发现大震前地脉动曲线有变粗的异常形态。尹亮对汶川8.0级、青海6.4级等几个大震前高台重力地脉动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大震前几天地脉动均出现频谱幅度异常,与脉动曲线变粗现象相对应。另外,尹亮跟踪分析了2012年以来多次台风前高台重力地脉动的频谱变化,结果发现也能记录到一定的扰动变化,但扰动频率与大震前脉动异常有区别。经过多次震例研究发现大震前0.1Hz~0.14Hz的频幅最大值在震前几天起加速增大直到发震,而每当有台风登陆中国大陆时,地脉动0.15Hz~0.30Hz的频谱幅度会随着台风过程出现增大、恢复的现象。因此,高台台把跟踪分析重力地脉动0.1Hz~0.14Hz的频谱幅度变化信息作为跟踪大震前兆异常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