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概况

2006年初,按照甘肃省地震局“十五”项目建设规划,高台中心地震台新建45米深钻孔,架设YRY-4钻孔分量应变观测仪器。该项目自2006年5月动工,次年3月钻孔完成,2007年6月架设分量应变仪投入观测,2008年通过验收后,正式纳入全国一类台管理。

高台钻孔应变自正式运行以来,高台中心地震台狠抓仪器运维和资料质量管理,自2009年开始连续5年资料完整率达到100%; 其中2009年获得全国资料质量评比第二名,2010年至2013年连续4年获得全国资料质量评比第一名。由于一开始高台中心地震台的钻孔应变观测月报就撰写得科学、规范,因此被学科组作为样板向全国台站推广。

高台地震台地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该区域多年来被划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观测资料一直被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及周边地震部门广泛应用,在震情趋势判断和短临跟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2013年,高台应变观测资料在国家形变台网钻孔分量应变资料评比中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虽然高台地震台分量应变观测内精度不是最高的,但高台地震台认真做好仪器系统运维工作,做好资料分析处理工作,做好资料应用研究和震情跟踪工作,使得高台分量应变观测资料质量一直名列前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产出高质量观测资料的同时,应用该台观测资料来做科研预报才是我们新一代台站观测人员的追求和目标。自2007年以来,高台地震台应用该台的测震资料、形变资料、重力资料、电磁资料、流体资料编写的震情趋势研究报告,在甘肃省地震局年度趋势会商报告中,多次受到分析预报中心及相关领导的表扬和鼓励,其中2012年度获得甘肃省台站资料应用评比第一名。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前,高台地震台应用应变、重力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提交了预报卡,尽管地点和震级偏差很大,但我们在大震前做了应有的反映。

高台地震台观测人员在搞好观测资料的同时,还积极撰写科技论文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刘鸿斌等在《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第1期上发表了技术报告《高台台2008年汶川大地震钻孔应变观测报告》;2010年,姜振海、刘鸿斌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发表了论文《高台地震台分量式钻孔应变的效能评估》;2012年,刘鸿斌、尹亮等在《西北地震学报》发表了论文《甘肃高台分量式应变前驱波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