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则多称该病为“泄泻”或“痢疾”。朱丹溪(朱震亨)从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多方面解析了泄泻与痢疾的区别在于病因病机上,遵循《黄帝内经》中运气之说,提出了“秋气始收,火气下降”的观点,其实也是从另一角度说明自然气候在发病中的作用。朱丹溪还提出了“阳气下陷”的因素,体现了他对李东垣补中升阳理论的发挥和运用,如“痢有气虚兼寒热,有食积,有风邪,有热有湿,有阳气下陷,而感受不一,当分治泄轻痢重”,并提出了阴虚之说,主张凉血和血,以及寒热升散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