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美学特征与美的历程》简介
《中国陶瓷美学特征与美的历程》这本书是由.王霁轩著创作的,《中国陶瓷美学特征与美的历程》共有72章节
1
序 言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刹那间,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对外物的心无挂碍,空诸一切,和世俗之物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
2
目录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陶瓷美学特征概论释义 第一节 中国陶瓷美学特征概念 一、中国陶瓷的美学起源 二、中国陶瓷美学的存在形态 第二节 中国陶瓷美学特征概述 一...
3
第一章 陶瓷美学特征概论释义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古代对美与艺术问题所做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
4
第一节 中国陶瓷美学特征概念
把陶瓷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的,市面上此类书籍和教材更是寥寥无机。可能是由于其抽象性,亦可能是由于其工艺性与理论性的剥离。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古...
5
一、中国陶瓷的美学起源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能力。美是普遍存在于事物中的,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审美活动使人产生美感,在审美活动中,当审美对象自身所具备的美感,与我们主观认知的美感相一致时...
6
二、中国陶瓷美学的存在形态
陶瓷美,就是指在其创作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相统一的情况下,陶瓷作品所表现出的美学意蕴和精神。中国陶瓷的美,存在于其精美的造型上,也存在于其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和谐共...
7
第二节 中国陶瓷美学特征概述
中国陶瓷艺术属于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陶瓷艺术在中外陶瓷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而研究中国陶瓷美学特征无疑是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艺术魅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陶...
8
一、中国陶瓷美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风格的美学精神体现了儒家对社会的关怀,道家强调对个性的自由和释家对人生的透彻体悟。中国陶瓷美学正是由这三种思想浸染而成,使其成为有别于其他单纯的工艺的艺...
9
二、中国陶瓷美学体现空旷的意境美
中国陶瓷秉承了中国思想的精髓,而意境是中国思想在艺术上的表现。艺术意境既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人文气息,又表明了道家超旷空灵的美好想象,更有直探生命本源的浓浓禅意...
10
三、中国陶瓷美学体现意味的人性美
中国陶瓷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装饰感与形体感随着时代的美学精神而改变,但是,其本质始终表现为内在的实用性,而这种实用性又具有浓厚的人的精神。儒家是中国文化的血液,儒家...
11
第二章 唐以前原始陶瓷的质朴之美
《中国陶瓷史》一书中提道:中国陶瓷史从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000年前)至今,中国陶瓷史可分为十个时期,唐以前占其四,唐以前中国古代还是以生产陶器为主。陶瓷...
12
第一节 唐以前陶瓷的造型
(一)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目前在历史遗址考证发现:新石器时代主要以陶器为主,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其他区域。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13
第二节 唐以前陶瓷的纹饰
(一)新石器时代 彩陶图案的装饰重点,多落在上部,肩部和口部的纹饰大多比较丰富。这是因为陶器放在地上,人席地而坐,视觉的重点必然落在陶器的上部。因此,陶器,特别...
14
第三节 唐以前陶瓷的釉色
中国陶瓷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实用器,通过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段使陶瓷的形式更美,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陶瓷制造者的不懈追求。早期的青瓷之所以以胎装饰为主,并非人们刻意...
15
第四节 唐以前陶瓷的审美取向
陶瓷是最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那些凝聚着艺人们智慧和心血的陶瓷艺术品,再现了人类文明演进与发展的历史,展现出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追求美、向往美、欣赏美、表现美、创...
16
第三章 隋唐时期色釉瓷的斑斓之美
隋立国虽仅三十多年,但由于其制瓷业处于两晋南北朝和唐朝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瓷塑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另外,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隋以前,我国...
17
一、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的隋唐时期瓷窑发现于河北的内丘、临城、曲阳、磁县;山西的平定、浑源;山东的淄博、枣庄;河南的安阳、巩县、密县、登封、辉县、郏县、鲁山;陕西的铜川等。瓷窑...
18
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的窑址数量多,分布广。约自东汉开始烧造青瓷以后,历代不衰,隋唐时代的窑址已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大量发现,均为青瓷窑...
19
第一节 隋唐时期陶瓷的造型
隋代瓷器的装饰特征主要继承了前代技法,一般采用刻花、画花、印花、贴花等手法。刻花,是在坯体上用铁、竹或骨制的平口或斜口状工具由两侧斜刻出纹饰呈阳纹状,立体感强,...
20
第二节 隋唐时期陶瓷的纹饰
我国瓷器自东汉创烧以来,陶瓷的装饰仅停留在胎体的装饰上,如刻、划、印、贴塑、镂空等。而唐代陶瓷装饰则更多地注重釉面装饰,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色调晶莹青翠。邢...
21
第三节 隋唐时期陶瓷的釉色
隋代的施釉技术和窑炉结构都还有待改进。隋代当时一般用蘸釉方法,釉仍属石灰釉,透明度强,在高温中流动大,因而烧成后常呈流珠状。一般器里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另外,...
22
一、白釉
白釉瓷器是邢窑最具代表性的高温色釉品种,出现于北朝时期,隋代技术成熟,并且出现了类似时下流行的穿越剧似的“高科技”产品——透光白瓷。这种白瓷超越了隋代制瓷工艺技...
23
二、青釉
邢窑青釉瓷器,从传统脉络看,应是源于南方的越窑技术,但由于制瓷原料不同、烧造环境改变,隋唐时期邢窑青瓷与越窑青瓷存在明显差别:多为灰胎,胎体厚重,修坯较为粗糙,...
24
三、黑釉
黑釉瓷器是邢窑又一高温色釉品种。隋唐时期,邢窑工匠已经掌握了黑釉瓷器的烧造方法,即将青釉中的氧化铁含量提高到8%左右,瓷器的釉面就呈黑色。邢窑黑瓷,出现于隋,发...
25
四、酱釉
酱釉,从字面理解就是像大酱一样的颜色。它与黑釉的釉料配方相同,也是以氧化铁作为呈色剂,但二者在窑内的烧成温度与烧成气氛还是有差异的。邢窑酱釉瓷器在隋代就已出现,...
26
五、黄釉
黄釉是邢窑生产的一种低温色釉品种,它是在施有白色化妆土的胎上罩以含有铁元素的着色剂,并以铅化合物作为助熔剂,最后在氧化焰中低温烧制而成。邢窑低温黄釉极具时代特色...
27
六、绿釉
绿釉是邢窑生产的又一低温色釉品种。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在氧化焰中低温烧制而成。隋唐时期,邢窑生产的绿釉器物,除杯、三足炉等日常生活用品...
28
七、棕红釉
所谓棕红釉,也是今人给出的感官色彩名词,大概是类似棕榈叶枯萎后的颜色吧。而从烧成技术上研究,邢窑的棕红釉仍然属于铁红釉系统。它是以铁为着色剂,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
29
第四节 隋唐时期陶瓷的审美取向
唐代由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瓷器生产在隋代基础上更进一步,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唐代瓷器生产的发展有其社会原因:一方面由于唐代对外贸易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感...
30
第四章 宋代青白瓷的简约之美
在宋代最被推崇的五大名窑是哥窑、汝窑、官窑、钧窑、定窑。从这五大名窑的产品特征,我们就不难看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美学倾向,在五个名窑中,除了定窑的白瓷有刻花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