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美学的存在形态

二、中国陶瓷美学的存在形态

陶瓷美,就是指在其创作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相统一的情况下,陶瓷作品所表现出的美学意蕴和精神。中国陶瓷的美,存在于其精美的造型上,也存在于其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和谐共存中。

(一)中国陶瓷造型的美学意蕴

陶瓷为实用而产生,但同时具有艺术性。陶瓷的实用功利性和超越实用的精神性的美感,首先就体现在陶瓷的造型上。造型的精美是中国陶瓷艺术美的重要因素。陶瓷作品的造型,经过不断地推敲打磨,无论修长或圆润,淳朴或端庄,雍容或别致,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的艺术风范和美学精神,构成了中国陶瓷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

陶瓷造型包含其实用功效、工艺技法、材料运用、艺术效果、审美追求等众多因素,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形状的制作,而是包含了人文精神和审美享受的双重追求的因素,将功能和审美和谐统一在一个器形中,既达到良好的实用功能,又给人以美好的审美享受。

审美活动的产生,不同时期审美对象出现,需要有其独特的精神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基础。以宋代陶瓷为例,宋代朝廷重视文艺,社会中文人之风盛行。宋代陶瓷以沉静素雅为主,此时期出现了很多造型大气的梅瓶。梅瓶,是我国传统陶瓷中很常见的一类器形,通常具有小口、短颈、丰肩、修腹、窄胫等造型特点,造型沉稳大气。宋代的梅瓶,较之其他时期的型形,不同之处在于口颈部和器身的线型对比,口小颈短,器身挺拔修长,在这种对比中产生了美感。宋代的器物造型,都具有优雅秀美、轻盈潇洒的风韵。宋瓷美学沉静雅素,为中国的陶瓷美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我国陶瓷艺术中特殊的美感,吸收了我国文化中的最根本的精神食粮。那就是我国封建社会所倡导的儒家的“礼”、道家的“重己役物”,以及禅学的人生妙语。前两者的工艺美学观,体现在器物为我所用。在这些思想的引领下,中国陶瓷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呈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

(二)中国陶瓷的艺术化与生活化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说:“适宜就是使事物显得美好的那个东西。”相得益彰的两件事物在一起可以达到美的效果。美是内外结合而统一表现出的属性。以中国陶瓷而言,美就是艺术化和生活化的完美结合。

陶瓷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它的特点首先是由现实生活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国人对于生活乐趣的追求,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使得陶瓷成为满足这种趣味的器物,陶瓷的追求中有中国人的美学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意蕴在里面。

陶瓷,是兼具实用与美感的艺术,是中国美学观念最典型的例证。中国陶瓷艺术充满着人文精神和时代烙印,从远古时期发展至近代,中国陶瓷注重人文性和美学性,保持着浓浓的中国美学特色。所以,中国陶瓷艺术的美感可以说就在于体现了精深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