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纹饰的类型以及时代特征分析

二、传统陶瓷纹饰的类型以及时代特征分析

(一)传统陶瓷纹饰的类型分析

中国陶瓷,不但历史久远,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品类繁多,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面貌。从原始陶器的加饰,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剔刻方法的出现、彩绘装饰的普及等,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语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中国传统陶瓷纹饰的类型比较多样,通过不同的纹饰能表达不同的含义。陶瓷纹饰中的几何纹饰是比较常见的纹饰类型,这一类型的纹饰通常是通过几何图形所组成。编织纹饰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纹饰有着比较浓厚的传承性,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上比较常见。编织纹在青瓷以及印纹硬陶和灰陶器上是常用的装饰。在纹样有人字状以及方格状等等。还有网纹饰,也称为方格纹,也是比较原始的纹样,图案主要是把方格以二方连续以及四方边疆形式进行展开的,在形状上类似于渔网。还有条纹,也是原始陶瓷的装饰纹样,由相对较短以及独立的线条所构成,有竖线以及横线和斜线等多种的形状。表现的技法主要是刻画以及压印和彩绘等。在几何纹样类型中,还有篦纹以及剔刺纹、云雷纹、回纹、弦纹等。陶瓷纹样类型中的植物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纹样类型。例如莲花纹,重视对瓷器装饰最早的花纹,也是比较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比较常见的有对称构图的一把莲,以及均匀齐式的构图的二把莲以及三把莲等。纹样类型中还有莲瓣纹,是将莲花的花瓣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的类型,莲瓣纹在瓷器方面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这和我国的佛教盛行有着很大的关系。陶瓷植物纹样中的宝相花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纹样,主要是将自然界当中花卉的花头进行了艺术性的处理,使之能够程式化以及图案化。在呈现的形式上就主要有平面团形以及立面层叠形。植物纹样中的牡丹纹也是比较重要的纹样类型,指以牡丹花为主题的纹饰。唐代人崇尚牡丹,金银器等常以牡丹纹为装饰题材。宋代人受其影响,视牡丹为富贵花,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宋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在瓶罐、盘碗、盒枕等器皿上大量采用。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

(二)传统陶瓷纹饰的时代特征分析

传统的陶瓷纹饰的时代特征比较突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主要见于彩陶,彩陶的图案是装饰的重点,肩部以及口部的纹饰比较丰富。我国早期的彩陶文化,主要是分布在黄河中游的河南以及陕西一带,比较重要的类型就是半坡以及庙底沟,在彩陶的纹样形式上比较简单以及朴素。在纹样的主题方面也比较多样化,母题有鱼、鹿、蛙等动物纹和人面纹,少量植物枝叶纹,以及由直线、横条、三角形、折波、斜线和圆点组成的图案花纹。其中鱼纹数量较多,变化丰富,形象生动,有单体和复体两种组合,某些图案纹亦可能由鱼纹简化演变而成。纹样的组合变化多端,或对称,或不对称,或由同一母题的花纹连续组合,或取不同母题的花纹连续组合,气纹饰部位与器物造型配合相宜,均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这些陶瓷的纹饰在现代人看来也有美感,表现出纹饰的协调性、对生活风貌的展现和对审美观念的呈现等,具有和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相结合的可行性。陶瓷纹饰在象征性、装饰性和对载体的依附性,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有着鲜明地呈现。陶瓷纹饰的内在精神能够通过“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来进行形容。这是对中国民族地独特精神的表现,在陶瓷纹饰当中,就有着诸多纹饰通过借物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例子。从陶瓷纹饰的象征性特征来看,象征性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关系进行的总结,陶瓷通过纹饰的象征性内容实现集中化的呈现。陶瓷纹饰的装饰性特征也比较突出,陶瓷纹饰的装饰性特征在现代得到了鲜明呈现,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突出了现代艺术的独特风格,以及在中国特色的呈现。陶瓷纹饰的依附性特征表现为以瓷器为载体,以绘画方式进行美化造型,提高陶瓷的艺术价值。这一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能鲜明地呈现,陶瓷纹饰从而和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提升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