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的明艳之美

第七章 清代粉彩的明艳之美

清前期,一方面,传统文化观念仍然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市民文化在明代的基础上有所递进,而且城镇经济活动的进一步繁荣,推动了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上的成熟。同时欧美的文化艺术也随着商品的进口而传入东南方和南方。此时,一部分文人追随古人的风气甚盛,并标榜艺术的“正宗”思想,另一部分不得志的文人则把眼光转向民间,使自己的作品贴近民间的色彩。因此,在整个清代,市民文化、俗文化成了主流,同时,艳丽明快、反映世俗生活成了清时期陶瓷艺术所追求的目标。

清前期的陶瓷,不仅在工艺手段上、成型方法上、绘画手法上有所创新,同时在表现题材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每一个时代的统治者,都必须为了自己政权的长治久安而选择一种官方的正统的学术思想,明末清初,学术界曾兴起经世致用的思潮,但这种思潮对清统治者来说,具有反对专政的激进色彩和明辨华夷的民族思想;而明末文人所提倡的心学,空疏误国,清王朝在与明王朝争夺天下时深有体会。于是在反复的选择中,康熙帝决定以儒学中的程朱理学为其正统的学术思想,儒家思想历来重视人伦日用,强调以德治国,以礼化民。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直将“成教化,助人伦”作为艺术的任务,认为“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所以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同样也表现了这种“教化”的价值,如其中表现儒家忠君思想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昭君出塞》等故事的场面,经常以大幅图画的形式出现在五彩瓷或青花瓷的装饰上,这些场面大多是战争的场面,气势恢宏,动作精彩夸张,俗称为“刀马人”,其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国外市场也深受欢迎,并倍受当时的西洋画家青睐。

清代是陶瓷艺术广泛学习和集大成的时代。清中期,由于学术界考据风的盛行,及社会上的收藏文物热,从雍正到乾隆时期,可以说,景德镇的官民窑都在热衷于仿古瓷的制作,这是整个社会的复古潮流所致。因此便有书评论说,清代的瓷器艺术,由于仿古风的盛行,从其美学特点来看应该是属于古雅美。但笔者认为则不然,清代的确仿古风盛行,不仅仿历代名瓷,也仿历代有名的工艺品。从中国唐宋以来的瓷器来看,中国传统的陶瓷美,追求的是一种含蓄质朴的自然之美、古雅之美、脱俗之美。在清中期的景德镇部分仿古的高温色釉瓷器中,的确也具有这样的意境美,但这并不是清中期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主流,清中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流,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那明丽清新的五彩瓷和华贵繁缛的粉彩瓷,这些五彩瓷和粉彩瓷的发展固然是受到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思想的影响,但它们反映出的却是一种雕琢美、装饰美、华丽美,是一种与中国传统陶瓷古雅美完全不同的世俗美,是俗文化在陶瓷艺术上的充分体现。究其原因,清中期的景德镇不仅受到整个社会复古思潮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西方文化和正在蓬勃发展的市民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