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色釉瓷的斑斓之美

第三章 隋唐时期色釉瓷的斑斓之美

隋立国虽仅三十多年,但由于其制瓷业处于两晋南北朝和唐朝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瓷塑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另外,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隋以前,我国的制瓷业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但入隋以后,北方制瓷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所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有一半以上在北方,北方制瓷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省。北方制瓷业的发展,为以后唐宋制瓷业南北遍地开花、名窑迭出的繁荣局面开了先河。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北方窑址数量增加。目前在北方已发现的烧制隋代瓷器的窑场有河北磁县贾壁村窑、内丘与临城的邢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在南方一些南朝时期烧造瓷器的窑场,入隋后仍然继续烧造,如浙江上虞窑、余姚窑、宁波窑,江苏宜兴窑,安徽淮南(寿州)窑,江西丰城(洪州)窑、临川窑,湖南湘阴(岳州)窑,福建福州窑,四川邛崃窑等。二是白瓷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多年来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及安徽一带的隋墓中出土了大批白釉瓷器。三是青瓷生产仍居于主流地位。当时不仅南方各青瓷窑仍继续烧造青瓷,而且北方还出现了专门烧造青瓷的窑场,产品胎体厚重,胎色灰白,有的施有化妆土。釉质透明处有细小开片,釉层甚薄,多为青中泛黄绿色,而且流釉现象较为普遍,具有浓厚的北方青瓷特征。青瓷在南北方的广泛普及,是隋代制瓷业发展的显著标志。河南安阳窑是隋代北方青瓷窑生产规模最大,烧制品种最为丰富的窑场。该窑窑址于1974年发现于安阳市北郊。

瓷器发展至隋代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用具。此时瓷器品种不仅大大增加,而且器形多种多样,既有各种生活用具,如碗、盘、壶、盆、杯、罐、痰盂等,也有用于娱乐文房之器,如棋盘、砚台等。甚至于随葬用的明器也多有制作,诸如十二生肖俑、官吏俑、武士俑、镇墓兽等,涉及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盘口四系瓶、高足盘等隋代新创瓷器,是隋瓷中的典型器物。隋代瓷器的共同特点是胎质均厚重坚致,釉厚透明,施半釉,大多垂流,有泪痕。瓶罐类器形比前后两朝都要瘦高。高足盘在南北墓葬中均有出土,其基本特征是浅盘式,口沿微外撇,盘心平坦,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南北瓷窑大量烧制高足盘,是隋瓷中最典型的器物。

隋唐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产品种类增加,成为社会普及的生活用品。生产地区扩大,区域性特征明显。北方以白瓷为主,南方以青瓷为主。文献中所记的唐代各个著名窑口,也已基本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