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式

发式

很多时候发髻与肉髻是相同的形式排列,而也有一部分肉髻与发髻并不是近似的元素,而是有明显差异。早期犍陀罗的佛像都留有高耸肉髻,据传这是修行圆满时头顶的骨肉隆起形成的尊贵之相,其形如髻故称肉髻,是三十二相之一。(这种高耸的髻也有可能是来源于当时印度流行的盘发传统。)

发式大体分为四种:水波发、涡卷发、螺发、磨光发髻。

每一种发式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的频率不一,比如束发式发纹出现最多的是十六国早期、北魏,到后期就很少出现了,而螺发则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罕有出现,磨光式发式在十六国时期、北魏以及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唐代都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