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范例图
云冈石窟/北魏早期
2巩义石窟/北魏晚期
3河北博物院藏/北魏晚期
4龙门石窟/北魏晚期
1青州博物馆藏/北魏晚期
这是一件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北魏晚期背屏式造像,佛首为水波发式,杏仁状眼睛,嘴唇略厚,线条干净利落,充满童稚之气,这代表了这一时期青州造像的特点。
2诸城博物馆藏/东魏
诸城博物馆这尊佛首高达132cm,为非常典型的青州样式,年代在北魏晚期至东魏左右。从观者角度来看,无肉髻,发髻平缓,但根据年代判定肉髻部分应该是缺损了,这时的发都有高肉髻。脸型秀气,神情亲切,杏仁状大眼,嘴角浅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她皆让观者心生欢喜之情,能体会魏时的出世超脱之感,而时下流行的所谓神秘莫测的微笑、东方的蒙娜丽莎之类的说辞,皆属于过度的解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题材类型不可同日而语,牵强附会反而会偏离了工匠当初所要传达的精神实质。
3邺城博物馆藏/东魏
1山西博物院藏/北齐
2天龙山石窟/北齐
3河北博物院藏/北齐
4博兴博物馆藏/北齐
5山东省博物馆藏/北齐
6山西博物院藏/北齐
1青州博物馆藏/北齐
青州造像的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尤其北齐时受印度笈多王朝的影响深远,服饰与开脸都更有异域性特征。这尊佛首眉弓深陷,鼻子高挺,眼神含蓄内在,有高远脱俗之气,所以我们看到青州造像都好似来自另外一个国度,虽近在咫尺,但却有遥不可及的心理感受。
2、3、4响堂山石窟/北齐
响堂山北齐造像有一种臻厚、淳朴的内在美感,开脸的风格相对青州、邺城而言要更具汉地人特征,也属于较好辨认的造像风格。这尊佛首神情恬淡,内心宁静,五官比例协调,脸部线条圆润,眼皮微微下垂,神情悠远。
1、2邺城博物馆藏/北齐
邺城造像,具有皇家气象。这尊北齐佛首脸型方正、五官俊朗,眉线的处理很讲究,弧线微微凸出,高挑大气,嘴角与鼻尖部分惜残,只能遥想当年那种轻微自在的笑意。
3、4碑林博物馆藏/北周
5碑林博物馆藏/北周
这尊北周佛首满头螺发,肉髻低矮平缓,脸型方中带圆,眉毛为阴线刻出,眼睛微闭,笑容恬美。北周与北齐佛首在基本的细节上都是一致的,但长安样式的这些佛首开脸要比同时期其他地区的更浑圆,脸颊也略鼓出,有一种憨的气质,与北齐青州样式那种五官立体俊朗的风格不同。
1河北博物院藏/唐代
2龙门石窟/唐代
3弗利尔博物馆藏/唐代
这尊佛首的开脸为典型的龙门样式,线条非常刚劲有力,刀法干脆,对于形体的塑造胸有成竹。唐代这种面部肌肉的结实感要比北朝时强烈,下巴凸起,嘴角并非是含笑的状态,而是庄严,甚至有点严肃的情绪,而这样的开脸在整个唐代是很普遍的,无论是天龙山,还是龙门、山东地区等等。我们看龙门石窟皇家官造的奉先寺大佛,也充满威严之相,与北朝时那种明显的笑意已经完全不同了。
4根津美术馆藏/唐代
1、2天龙山石窟/唐代
3天龙山石窟/唐代
天龙山这尊盛唐佛首精神气十足,水波发式,正中有一漩涡,韵律感极强,特别是脸部的线条相当有弹性,这也是天龙山唐代造像的一大特点,眉线上挑的弧度很大,眼睛线条也夸张地拉长,几乎触及发髻边缘,小嘴微闭,丰满具有肉感,总体是一种具有威仪的华贵之气。流落世界各地的天龙山佛首数量众多,石质与造型风格都具有很高的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