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结语

5北魏

6北齐

7唐代

对于佛像而言,无论是佛头还是佛身,我们看到汉地的佛像并不是严格地根据造像图样来定做,千佛千面,虽然大的时代风格是统一的,但同一个时代每一尊佛首的神态细节都不一致——眼睛有时候微闭,有时候微睁,耳朵也并不是都垂肩,手也并非全然过膝。这就体现了工匠对于细节的自由发挥能力,赋予了佛像更多的时代美术精髓,更有创造性,更具活力,对一件雕塑作品而言,这其实是殊为可贵的。

佛首密码这一篇止于唐代,之后的晚唐五代的佛首大体上也是延续唐代的特征,不过气势上已经逐渐减弱了。后周世宗时期进行的灭佛运动对佛造像的打击很大,一直影响到宋代。但我们看到工艺水准并未下降,也出现了许多制作精良的佛像,比如麦积山和大足,在制作工艺上、在对形体的把握上并未失去水准。但无论是五代、北宋还是南宋,对于开窟造佛的热情日益消退,而且宋代对于道教的尊崇要略高于佛教,宋徽宗就曾废佛入道,把寺院都改成道观,这与当时流行的理学也有关联。种种原因导致了宋代以后佛造像的精神风貌再未能出现像唐代的豪迈、北朝的俊逸了。到元明清,佛造像越来越趋向于世俗化、恬美化的审美,属于汉唐魏晋的风骨已然远去,一千多年前的那种浩瀚动人的神采已经永远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