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唐代/

唐代莲花座的辨识度非常高,时代的强盛与富足以及民族文化的自信充分地体现在造像的方方面面,细节上也可以看到大唐的包容与开放,南北朝时期那种异域感在唐代逐渐消退,造像完全本土化了。这个时期的佛像线条富有弹性和张力,造型是最饱满的,充满肉感与力道,每一根线条都在舞动。

这个时期的莲花座同样带有这股劲,从样式上来看,延续和丰富了前朝所有的传统样式——须弥座、束腰仰覆莲座、莲花台座,还大量出现了六棱底座、八棱底座等,另外莲花花瓣的细节也有了诸多变化,比如翻转的尖角、仰莲台座出现了莲花蕊的装饰细节、花瓣上的装饰纹样、联珠纹、宝相花等等。唐代的莲花是最不甘于平静的,纵观整个造像史,莲花开得最盛的出现在唐代,花瓣张开舒展,每一片都带着大气与雍容,一种盛世的风范。

1、2大都会博物馆藏隋代造像

3、4波士顿博物馆藏隋代阿弥陀三尊铜像

最流行的是束腰圆形莲花台座,下为覆莲,上为仰莲,呈工字形,基本上是北齐至隋代的样式,但莲花的气是呈外放的,覆莲也具动感,多为中间起筋双凸莲瓣,与北朝时代相比,边缘更趋于宽,整体的形更有弹性,尖角的翻转程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