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一北周/
北齐与北周的造像风格受到了笈多王朝的影响,无论是秣菟罗还是萨尔纳特式的造像,均以追求圆润、柔美为主,这与大魏时代的审美取向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看到褒衣博带样式快速地瓦解或改良成U形下垂式,而曹家样式与通体无衣纹的鹿野苑式则开始大范围流行,秀骨清像也不再延续,北魏时期追求的高洁出世的精神面貌在北齐时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圆润含蓄而内省的风格。
这个时期的莲花造型同样现出这种气质,整体来看莲花的饱满度已经较之魏时更明显。北齐时的莲花虽然与东魏晚期很相似,但相对于北魏时期来看,差异是很大的,莲花瓣的凸起姿态,莲花尖的锐利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开始出现了三层莲花瓣的仰莲台座,造型圆润、柔美,这在北魏时代是未见的。
北齐时开始出现了束腰仰覆莲座,如左下图1北响堂山石窟莲花座所示,上部仰莲紧贴莲台,花瓣层数多,排列较密,花瓣的形状比例匀称协调,中间的束腰部有柱以及畏兽的装饰,下部覆莲则相对疏松。到隋代,这种样式开始大量出现,并繁复化。
这个时期的分体圆形莲花座出现了肥美简洁的花瓣,覆莲,多为上下两层,也有三层的,花瓣无任何装饰,不像魏时花瓣中间起筋两边凸起的造型,也无阴线刻装饰。这种莲花追求圆润到极致,线条富有弹性,花瓣尖微微上翘一点,流露出非常圆满内在的气质。
1北响堂山石窟莲花座
2、3北魏、北齐
北齐时代的莲花充满圆润之气,莲瓣鼓起,与北魏时那种清秀高洁感有明显的不同了。
4、5博兴博物馆藏
这是典型的北齐时代分体莲花座,多见于青州系,中空,通过插榫结合,整体圆形,莲花瓣尖尖的微微凸起,通体无任何雕工,就像同时期的鹿野苑式佛像一样,在形与神的表达上,两者内在的本质非常一致。
6邺城博物馆藏
这是典型邺城样式的莲花座,年代为东魏或北齐,上部为圆形莲花瓣覆莲,下部为忍冬纹样结合莲花,摩尼宝珠,底下为方形台座,台座四周有浮雕各种装饰,如神王、兽、博山炉等。
7碑林博物馆藏
这是比较典型的长安样式北周莲花底座,高方形台座,座上两旁有护法兽,仰莲与覆莲通过卯榫结合呈束腰式莲花座,也有一体式雕刻的。莲花瓣宽大圆润,具有弹性,造型端庄匀称,花瓣尖微微上翘,这与魏时已经有明显的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