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化学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前导与定向的作用,是教学目的第一实现过程的具体预演。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也是教学的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目标的设置不是随意的,而要紧扣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学情。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设置目标时一定要具体,要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检测出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在正式进行实验之前,应做到对学生、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二)教学策略的分析
1分析目标,提出任务
化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要求,参考内容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且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去设计任务。设计的任务应该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得到多种解决任务的方法。当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活动去完成任务。所谓合适的活动,可以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或者是小组交流合作讨论等。
设计任务可以从物质的用途出发。化学教材中的知识往往是提炼的化学本质,但也给学生造成了化学无用的错觉,学生无法将化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从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出发,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探究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时,可以利用玻璃的雕刻工艺作为背景进行学习。
设计任务还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设计任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或科学现象,实现学以致用。比如,学生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就可以以解决“钠着火”,这一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探究。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情境的素材有很多,可以从生活或文学历史中获得。在选择情境时,要注意情境应该是明确的,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提出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创设的情境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情境应该是师生可以互动的,设置的情境应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较好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3.组织活动,完成任务
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二者并非独立的,而是相互和谐统一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明确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之后进行活动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且进行反思总结,讨论自己在活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概括为明确任务、执行任务、得出结论、进行反思四个环节。教师的活动环节应该是要具体分配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可以概括为分派任务、指导学生、引导总结、给出结论四个环节。
在引发学习活动时,教师要选择真实、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感受情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进行科学探究。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确定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适当地给予学生帮助,从而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班集体活动、小组合作或由个人独立完成。教师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规定学生的活动形式。
在完成任务之后,应对整个任务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应该首先是学生自主讨论后得出的,教师再进行补充,从而给出正确的结论。进行总结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进行总结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梳理和反思,这是对学习的一个归纳和提升,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学生在总结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收获。
4.查找资源,支持任务
任务的设计、完成需要搜集足够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教材、辅导资料、网络资料等。根据资源的获取途径可分为学校资源、网络资源和泛资源三类。
学校资源是在学校就能够获得的资源,如学校所发的教材、学习资料、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这些资源是完成教学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教材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可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练习,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对学生学习化学非常重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还应该提供较多种类的药品和仪器,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网络资源是在网络上获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上信息丰富,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最新发展,同时能够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有效的信息。
泛资源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参观工厂、亲自拜访专家等手段获取的信息。
(三)教学评价的分析
1.教学评价的内容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教师设计的任务是否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和开放性;②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准备是否充足。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项:一是评价教师对于任务的分配是否明确,对学生的指导是否合理,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如何;二是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参与课堂活动、参与小组讨论、亲自动手实验、回答教师问题以及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在教学结束以后,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2.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数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数据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学生的成绩,研究利用任务调查学生的成绩是否出现显著的变化;观察法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主要是观察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访谈法通过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口头交流,目的是得到其他教师和学生对于任务型教学的看法;调查问卷法主要是通过设计不同维度的具体的问题,得到具体的数据,研究学生对于任务教学法的看法以及通过任务教学法得到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