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基本内涵与理论依据

人本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具有全纳性、整全性与生成性的特征。建构人本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要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谋求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内容上,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荣会通;在教育方法上,要着眼于人的自主发展,达成教育方法与个人成长的最佳匹配。

(一)基本内涵

教育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优势是明显的,传统学习强调过去的知识和记忆,注重知识技能,学生参与较少,多是单一刺激,以教师为中心,标准化学习,强调理论系统化。而化学教学中人本教育的学习则强调“以人为本”,彰显“在做中学”,即重视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集体参与学习,注重情感、态度,强调直接接触,凸显学生主体,强化个性张扬。

(二)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是根植于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他们的共同信仰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行为和学习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行为都是他对自己看法的结果。由此,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人本教育在回答以什么人为本时,不仅要包括学生,而且还要包括教师。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本教育是一种全纳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