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则与价值趋向
人本教育是让学生用行动自主表达他想做的事,用语言表达他想说的话,用选择表达他的意志。多自主体验、多自主表达,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基本原则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①生理上的需要;②安全上的需要;③情感和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这也正是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所要追求的境界。
1.统一性原则
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这是实现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无意识调节和补充有意识,情感因素调节和补充理智因素,人的这种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其刻苦和钻研精神,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其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
无意识与意识统一,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这时,人的联想在自由驰骋,情绪在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逐渐增加。这正是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要追求的效果。
2.体验性原则
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根据认知活动带有的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问题而提出的。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辨正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自主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
教师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犯错误,敢于大胆开口讲话。在课外,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是在课堂内外,还是在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以及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在内心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在愉悦轻松的体验氛围中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各种任务。
3.信任性原则
现代教育更多地强调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化学教学中“人本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条信息回路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主性侧重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得到“如何做人”的体验。它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基础上。实际上,上述几个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有机地统一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过程里。
(二)价值趋向
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特定的关系。价值的一端联结着主体,另一端则联系着有特定属性的对象。价值虽不是有形实体,但它是具有确定性、客观性的对象,因此我们能够认识它;追求价值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因,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它。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等人格心灵“唤醒”,使教育真正回到本原意义上去,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1.彰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自己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个“困难”就在于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基本活动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人本教育”真正得到彰显和弘扬。
2.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
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掌握科学的方法。教学具有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在为培养21世纪所需求的各类人才中起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人本教育”的质量观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张扬。
化学教学中“人本教育”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内部整合作用的人就会自主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话的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