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案导学的任务驱动法

二、基于学案导学的任务驱动法

(一)基于学案导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反思新课程改革现状

近些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把自身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3]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有些学校的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走进新课程,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成绩。然而,在肯定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的一些积极变化的同时,教师不得不直面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化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从微观处着眼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规律的学科。[4]化学是科学学科,学习化学不但可以获取基础知识,而且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是相当有益的,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大部分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会被化学中五彩缤纷的物质和变化莫测的现象所吸引,这正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的难度不断增加,这门曾经五彩缤纷的学科就成了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综上可知,现行的化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知识的传授,更不利于智力的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启蒙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将“要我学、不喜欢学”的被动学习观转变到“我要学、喜欢学”的主动学习观上来。找到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又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目的和责任。

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摸索、创新中提出并实施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实用、高效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备受教师的青睐。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案为本、导学为目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将导学案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二者取长补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过程参与达到掌握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改革的新发展。

(二)基于学案导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前期准备

实施化学导学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前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有好的故事情节,还需要编剧精心设计,否则难以吸引观众。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前,要充分准备,精心编制导学案,用心设计任务过程。

2.实施流程

本书中的导学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为载体,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教师引导的方法,以导学案中呈现的任务为切合点,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用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中心,师生通过任务结合在一起,将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与任务相连接,任务引领课堂教学,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包括教师依案导学,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创设情境引发任务,学生依案思考分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评价,学生展示整合成果并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迁移拓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