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人本教育”的实践探索

二、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人本教育”的实践探索

复习(课)就是既要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再归纳、再整合,从而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又要做到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进行适时的强化和训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一)复习课之“自我检测”环节

学生参照复习提纲要求,有目的地自学,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对遗忘的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进而完成个人导学案的填写。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和自我检测,一是可以查找自己知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二是可以训练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记忆深刻,听课更能有的放矢。

(二)复习课之“检查设疑”环节

教师及时批阅检查,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薄弱点、混淆点、不懂处、理解片面处、似懂非懂处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学生能力形成的角度拓宽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当训练学生达到一定的层次后,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答问题,这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在知识价值判断上,能够和其他知识有较多连接、产生关系的知识就是有价值的知识。能将这些有关系、有连接的知识整合在一起的教学设计,就是优化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真实问题情境的讨论,先进行知识梳理,使知识的再现过程更有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薄弱点,在梳理过程中进行强化,然后再让学生运用梳理好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扩展知识点的应用面。

(三)复习课之“合作优化”环节

针对问题,各小组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形成组内最优化的方案。通过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或者点评,帮助学生自我完善答案。

1.概念性问题之合作学习

在复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易混淆的概念时,教师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观点,使学生在认识上发生相互碰撞,达到梳理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规律性问题之合作学习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让学生自己画出元素单质、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图,使各物质间建立联系,形成框架。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层次,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有序提取。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习惯、掌握问题的深度,绘制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转化关系图。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张图,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并进一步完善,构建知识体系。

3.解题策略之合作学习

有的问题,它的解题方法不止一种,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可能一个人说出所有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借鉴,在讨论中开阔思路,在合作中启迪思维。

4.实验教学之合作学习

实验复习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物质的性质和制备,但是学生对原理还不熟悉,不能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在复习时,主要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活用知识,培养发散思维。

这样的课堂小组讨论、学生自我展示同伴互助纠错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教学方法,但却形成了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唤醒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需要,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参与和体验的欲望,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在一开始就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帮助学生转知为智、化智成能,学生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其知情互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必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复习课之“教师梳理”环节

虽然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自我建构课堂上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但是教师必须当好“导演”的角色,画龙更需要“点睛”。教师可通过简短的提示引导学生做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纵横对比,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规律,将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系列化和网络化,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氧化还原概念既能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又能联系原电池、电解池,并将这些知识点整合起来,将貌似凌乱的知识系统化。教师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提纲挈领,指明方向,这就很好地为学生简化了记忆程序,构建了合理的知识网络。

(五)复习课之“迁移训练”环节

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例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题选择要求既能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又能体现能力形成的层次。教师点评时要认真剖析学生思路受阻、思路混乱的原因,讲清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并注重把一个例题进行多方位衍生,力求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全方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任何一个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内涵、逻辑外延和心理外延,知识的意义要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因此,化学复习应不断扩大知识的外延,打破学生心理上的封闭状态以扩大知识的应用空间。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重提高学生认知迁移的能力,充分考虑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构建与新情境、新知识相连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