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戴维森学术成就的主要影响展现在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行动哲学、心灵哲学等领域。这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戴维森去世之前,关于他的国际学术会议就有将近20次之多。直到现在,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仍然大量出现。这些研究和讨论都是针对戴维森在其一生的著述当中所提出的严谨而极富创造性的哲学理论。其中,在他所发表的论文集和专著当中,有大量的内容是关于真与意义的语言哲学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关于真与意义问题的研究都十分重视,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理论成果。

本文的研究视角是:通过考察戴维森约定T理论、对事实为真的理论、指称理论等与真相关的论述,分析得出戴维森对真的最根本看法;再通过这种根本性看法在戴维森语言哲学整体中的纲领性作用,来解释戴维森意义理论和形而上学理论具体是如何产生的。关于戴维森研究的大量文献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戴维森关于语言哲学的理论工作给予了很大程度上的关注,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对戴维森著述的翻译和对戴维森语言哲学思想的研究。

1.翻译方面

随着戴维森在真与意义方面的语言哲学原著的发表,国内翻译工作也在不断开展。这些文献包括:戴维森关于真与意义的论文集:《真理、意义、行为与事件》(牟博译,商务印书馆,1993);《对真理与解释的探究》(牟博、江怡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真理、意义与方法》[1](牟博译,商务印书馆,2012)。戴维森关于真与意义的专著:《真与谓述》(王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戴维森关于真与意义的单篇论文:《真之结构和内容》(王路译,《哲学译丛》,1996 Z2期);《真之结构和内容(续)》(王路译,《哲学译丛》,1996 Z3期)。以上文献都是来自戴维森原文的第一手翻译,是进行戴维森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文献。

2.研究方面

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出现了一些研究戴维森关于真与意义的哲学思想的理论成果。其中多数研究集中于意义理论的语言哲学视角。以真之理论为视角进行的戴维森语言哲学研究也有一些。以形而上学为视角考察戴维森真之理论和意义理论的研究是其中相对较少的。此外,在戴维森意义理论影响之下的解释理论以及关于自然语言语义学纲领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1)阐释戴维森真之理论的文献

主要有:《一种无根的实在论——评戴维森的绝对真理理论》(江怡,《哲学研究》,1995第7期),该文通过论述戴维森无指称的实在论和真之不可定义论及其导致的理论困境,得出结论,戴维森真之理论难以将真与实在建立联系;《逻辑与哲学》(王路,人民出版社,2007),这本著作将戴维森的真之理论作为一节内容,评述了戴维森关于真与意义的理论,然后将其同达米特的意义理论进行了比较;《基础融贯论:哈克、戴维森和蒯因》(夏国军,《哲学研究》,2010第12期),该文将戴维森的真之理论称作一种基础融贯论,这在戴维森为真理和知识的融贯论辩护时体现出来;《论戴维森的真之理论》(戴益斌,《哲学分析》,2014第6期)该文论述了戴维森真之不可定义论,解释了戴维森对真之紧缩论的批评,并由此探讨了真与人的密切联系以及信念愿望与真的基本关系;《戴维森从塔尔斯基那里继承了什么?——戴维森与塔尔斯基的“真”理论之比较》(陈晓平,《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第1期),该文论述了塔尔斯基真定义与戴维森真之理论之间的关系;《试论研究戴维森真之理论的一个新视角——以柯卡姆区分研究真的三种计划为出发点》(戴益斌,《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第3期),该文通过柯卡姆提出的关于研究真的三种计划的区分,从形而上学的计划、辩护计划和言谈-行动计划三个方面对戴维森真之理论的整体性和核心地位进行阐述。这些论文从戴维森意义理论核心思路角度出发,就真之理论在意义理论中的作用问题展开论述,其中包括了塔尔斯基等人对于戴维森的影响,也包括了戴维森对于真创造性的理解。

(2)阐释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文献

专著主要有:《意义、解释和真——戴维森语言哲学研究》(张妮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该书阐释了戴维森意义理论中关于意义、解释、真以及信念的理论问题。张妮妮认为,戴维森意义理论是一种强调彻底解释与建设性主体间性的后分析哲学的代表性成就。戴维森反对二元对立、基础主义和表征主义。《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梁义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该书围绕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系统阐释戴维森的语言哲学思想。其中,对戴维森“将真作为不可定义的原初概念”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真是戴维森解释理论的核心这一观点。

论文主要有:《语言逻辑视域中的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吴新民,《社会科学研究》,2008第3期);《真、意义与解释——戴维森意义理论探究》(周志荣,《学术交流》,2010第2期);《论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梁义民,《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第4期)等。这些论文从戴维森意义理论以及自然语言语义学纲领的角度,阐释了戴维森语言哲学,解释并呈现了戴维森的基本论题和基本观点。这其中包含了一些对戴维森的系统论证方法的介绍。

(3)阐释戴维森解释理论的文献

专著有:《理解的条件——戴维森的解释理论》(叶闯,商务印书馆,2006),这本著述是国内关于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解释理论的成果,探讨了戴维森从意义到解释问题、翻译问题的理论特征和思路。这是戴维森意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其整体论的意义观的一个延展。其中一部分内容涉及了戴维森对真和心灵的一些认识。

论文主要有:《翻译的适应性与陈述的真——论戴维森的“可释性策略”》(郭鹏,《世界哲学》,2009第1期),该文通过对戴维森“可释性策略”的论述,得出结论,语言的可释性并不直接支持语言的可译性,而对于“概念相对论”构成威胁的却是后者;《“彻底的解释”可能吗?——基于戴维森解释理论构建要素的分析》(梁义民,《浙江社会科学》,2013第11期),该文认为彻底解释理论是戴维森试图为其真之语义论提供的一种经验解释或验证方案,由于宽容原则不可靠以及诉诸的现存资源不奏效,由此表明戴维森方案难以实现。

(4)针对性评述戴维森代表性观点的文献

《戴维森的规律观及其方法论底蕴》(李平,《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第10期);《对戴维森“宽容原则”的再认识》(方兴,《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第1期);《什么是形而上学指称》(江怡,《学术月刊》,2011第1期);《戴维森对谓述问题的解决》(霍书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第6期),这部分论文涉及的内容比较有针对性,大都是语言哲学领域关于戴维森探讨的热点问题。

(5)评述戴维森哲学思想的文献

《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追思戴维森》(牟博,《世界哲学》,2003第6期);《向往戴维森》(王路,《世界哲学》,2003第6期);《20世纪英美实在论哲学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江怡,《文史哲》,2004第3期);《达米特对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批判》(张燕京,《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1期);《戴维森意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导源》(梁义民,《浙江社会科学》,2012第7期),这些文章是对于戴维森的语言哲学思想进行整体评述的文献,其中有的阐释了西方哲学家对戴维森观点的评论,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戴维森的思想。

(6)关于戴维森的博士论文

中国知网收录的与戴维森真之理论相关的博士论文一共有6篇。《超越相对主义》(罗隽,吉林大学,2004)中的第三章,对戴维森纲领进行了介绍,并从新实用主义和相对主义角度阐释了罗蒂与戴维森的理论纠葛;《基于先验论证的戴维森纲领研究》(王静,中山大学,2005),从先验论证的视角对戴维森纲领进行了重新审查、验证和解释;《戴维森的合理性理论研究》(陈常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对戴维森哲学思想当中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阐释;《真与意义的融合与分离之争的逻辑探究》(郭建萍,山西大学,2012),对现代形式逻辑产生后真与意义的融合与分离之争进行了评述,并认为戴维森是融合论的代表;《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中的语言与实在》(王栋,吉林大学,2012),从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视角分析了戴维森的语言观和实在论的基本立场;《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孙江可,吉林大学,2016),对戴维森意义理论、解释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释。

(7)综合介绍戴维森哲学观点的文献

《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江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现代英美分析哲学》(江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涂纪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分析哲学教程》(江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分析哲学导论》(黄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这些文献对了解戴维森的基本观点和哲学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8)与戴维森直接相关的人物的研究文献

弗雷格、奎因等人的思想为戴维森提供了主要理论方法、核心观点来源;达米特与戴维森的论争是表现戴维森思想内容和影响的重要参照。国内有很多关于他们的著作,主要有:《弗雷格思想研究》(王路,商务印书馆,2008)是国内研究弗雷格语言哲学思想的理论成果;《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陈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是国内较早的介绍奎因哲学思想的专著;《达米特意义理论研究》(张燕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对达米特意义理论进行了较全面阐释。

(二)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后半叶戴维森真之理论、意义理论建立以来,西方哲学界、逻辑学界产生了很多相关的理论探讨,其中包括数十次的专题性国际学术会议,也包括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文献著述。这些研究对戴维森的思想有诠释与论证,有延伸与阐发,也有批评与论争。总之,戴维森的工作在西方学术界引发了对于自然语言、意义、真以及形而上学问题的广泛的讨论。

1.专著

主要有:Donald Davidson's Truth-Theoretic Semantics(Ernest Lepore、Kirk Ludwi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该书由国际上研究戴维森的权威人物厄内斯特·勒坡和柯克·路德维希合著,阐释了关于戴维森真之理论以及自然语言语义学的相关问题;Donald Davidson:Philosophy of Language(Bjorn Ramberg,Wiley-Blackwell Press,1991),该书是对戴维森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所涉及的主要语言哲学思想的介绍和解释,对戴维森语言哲学的语义学理论、指称问题、宽容原则、彻底解释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Donald Davidson(Simon Evnin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该书从心灵和行动的问题、意义和真的问题、解释和翻译的问题,以及形而上学问题等方面,对戴维森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2.论文集

主要有:Truth and Interpretation——Perspectives on the Philosophy of Donald Davidson(Ernest Lepore,Blackwell Press,1986),该文集从不同领域对戴维森思想进行了阐释和评论,是戴维森意义理论影响下的代表性著作;Interpretations and Causes:New Perspectives on Donald Davidson's Philosophy(Mario De Caro,Kluwer Press,1999),该文集主要探讨了戴维森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主要哲学思想,其中涵盖了意义理论、真之理论、行动理论、心灵哲学等方面的理论问题;The Philosophy of Donald Davidson(Hahn L.E.,Open Court Press,1999),该文集是对戴维森激进而有影响力的观点进行的阐释和进一步论证,反映了戴维森的支持者对戴维森观点的评述和捍卫;Dialogues with Davidson:Acting,Interpreting,Understanding(Malpas Jeff,MIT Press,2011),该文集旨在从广泛的学术领域反映戴维森语言哲学所带来的开创性影响,既涵盖了语言、世界与心灵的关系方面,也包括翻译理论和解释理论方面,还有行动哲学方面;A Companion to Donald Davidson(Macdonald、Cynthia,Wiley-Blackwell Press,2013),该文集主要论述了戴维森对语言哲学、行动哲学、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心灵哲学和认识论的贡献。

3.论文方面

国外研究戴维森语言哲学的论文数量可观,其中与本文内容相关的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论文是关于戴维森语言、意义与真的理论的探讨。例如,Linguistic Theory and Davidson's Program in Semantics(James Higginbotham)、Learnability of Semantic Theory(Robert J.Matthews)、Why Intensionalists Ought not be Fregeans(Jerrold J.Katz)、Meaning,Holism and Use(Akeel Bilgrimi),等等。这些论文反映了戴维森语言哲学所带来的真之条件意义理论的讨论热潮,对戴维森的整体论意义理论视角及其自然语言语义学纲领进行了评述。它们大多从真之理论、语义学理论、解释理论、形而上学等方面对戴维森的理论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第二个方面的论文反映当代意义理论论争及其理论影响。例如,“A Nice Derangement of Epitaphs”:Some Comments on Davidson and Hacking(Michael Dummett)是达米特对于戴维森论文A Nice Derangement of Epitaphs(墓志铭的优美错乱)的评述。达米特认为戴维森并没有把先行理解语言表达的标准使用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并希望根据标准使用实现对非标准使用的理解。还有一些论文探讨了达米特从不同角度将戴维森真之膨胀论及其理论影响的批评。那些批评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文章背后所代表的是,当代语言哲学对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这一论争能够体现当代形而上学研究在语言哲学领域的进展。

第三个方面的论文通过将戴维森与其他哲学家进行比较,反映出哲学发展的内在联系。例如,How to Turn the Tractatus Wittgenstein into(Almost)Donald Davison(J.J.C.Smart),该文阐释了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与戴维森整体论意义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四个方面的论文反映了戴维森意义理论对解决语言哲学具体问题的理论作用。例如,On Davidson's“Saying That”(Tyler Burge),该文针对的是戴维森1968年发表的论文On Saying That(论说出)。在自然语言语义学和哲学逻辑等领域,戴维森讨论了用于归属态度的语句。这一系列文章是戴维森意义理论在具体语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个方面的论文反映了戴维森的理论在形而上学方面的影响。例如,The Metaphysics of Interpretation(Carol Rovane)等等。戴维森的形而上学理论建立在他的意义理论和真之理论基础之上,因而是以真与自然语言的一般结构来谈论一种形而上学的基础。这一看法引发了语言哲学领域关于实在问题的新一轮探讨。

此外,对于国外研究戴维森哲学的优秀成果,国内已翻译出版了一些著作。主要有:《唐纳德·戴维森》(美国学者柯可·路德维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该文对戴维森关于真与意义的理论和在其影响下戴维森的各个领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唐纳德·戴维森论真理、意义和精神》(格哈特·普赖尔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该文对戴维森的哲学观点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延伸性阐发和理论影响的说明。

总之,由于戴维森关于真与意义的理论是国内外语言哲学界、逻辑学界、形而上学界所共同研究、关注的内容。这部分理论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影响带动了一批著名的研究者。由此,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这些成果客观反映了戴维森一生的重要学术思想及其所带来的广泛影响,他的研究工作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几乎都能找到专门的研究著作或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为本书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