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本书的最终完成得益于恩师张燕京教授、业内前辈们的教诲和关怀,也同各级领导、亲友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在走上科研岗位继续研学的两年来,我在继续校正、推进本书工作的同时,更加深知一份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的责任。这种责任既是建立在追求真理——一切研究工作实质所求之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意义上的,同时又是建立在国际视野下当代哲学研究的民族性、时代性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的。后者即:
无论何种文化传统,作为其根基的主流哲学、思想总以与之高度契合的理论形态和彻底的文化决定力建构着时代的文化精神。同时,贯穿时代性思想主潮的发展脉络决定着文化的演进、承接,其中包括区域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替代、去留、存亡,等等发展转向,即区域间文明竞争当中的兴衰、成败。在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大潮当中,多元文化结构的正向跃进、文化自信的合理性建构需求,为自为学传统传承至今的“和合而有容乃大”之文化集结力和包容力提供全新的支持和更加严苛的要求。如何在这样的理论意义和独特视阈之下,在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融合进程当中,在国际、国内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处理好人类文化、民族精神的协同性,正确理解并参与国际文化、当代国际前沿思想论题,并发挥东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包容性和权衡性,建立其东西方殊途同归的和合理论形态(简称和合态),是当下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前提和重要理论路径。基于此,展开对当代西方形而上学流派的分析比较恰为这一理论路径当中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当代英美分析哲学还是欧陆哲学,其中所包含的逻辑哲学、哲学逻辑、语言哲学、心灵与行动哲学、现象学、解构主义、存在主义、心理主义、解释学、哲学人类学,等等理论视角,均是在西方本体论、认识论研讨基础之上转向语言、重视逻辑方法的思想主潮全新进阶之展现。这些理论体系中的部分方法和阶段性成果颇丰,且均在当下我国的西方哲学的理论研究视阈当中。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全面比较、诠释,有助于最终于整体视角分析、评价、借鉴乃至和合而知己知彼,为当代我国文化建设所用。
在这样的文化前进大潮当中,一名普通学子的情愫大概只是苍天之下、阔海之中的一页扁舟。但对那片苍天阔海的向往和坚持,大概是作为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在这个时代最最普通不过的初心了。再次感谢恩师、业界前辈老师们一直以来的指导,感谢工作单位沧州师范学院各级领导、同事们的大力关怀和帮助!本书是我所主持的2019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戴维森与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研究”(项目编号:HB19ZX012)的研究成果,特此感谢该项目的资助!
穆 青
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