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结 语

本书从戴维森真之理论的理论来源入手,通过考察戴维森的约定T理论、对事实为真的理论、指称理论等关于真的问题的论述,分析得出戴维森对真的根本看法;再通过这种根本性看法在戴维森语言哲学整体中的纲领性作用,来解释戴维森意义理论和形而上学理论具体是如何产生的。经过对戴维森真之理论纲领性作用的评述,此项研究最后得出了关于戴维森绝对真之理论以及三种理论之间关系两个方面结论。

1.戴维森绝对真之理论的绝对预设和相对解释

戴维森真之理论只是一个纲领性的理论。它虽然代表了戴维森对于真的最根本的看法,但其中的理论说明部分,即对初始表达式理论内涵的解释部分,必须得到一种相对性认定。说这种理论是纲领性的,意味着它确实带来了探寻关于真的知识方面,尤其是建立意义理论和形而上学真之方法方面的指导意义和方法论价值。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它完成了对于真概念的彻底说明和澄清。相反它正是在强调并解释真的这种不可被完全说明、又需要我们不断去说明的理论性质。从这个角度看,戴维森真之理论同样也是仅仅在对真概念的性质和作用的阐明,而不是对其自身的严格定义。因此,这种纲领性的绝对真之理论也只是对绝对真概念提出了一种性质、特征上的理论描述,本质上也是一种相对真之理论。这是按照戴维森真之理论当中,关于相对真之理论和绝对真之理论之间的严格划分,得出的结论。

为了表明对绝对真概念的认识,戴维森只能采用对绝对真概念进行绝对预设和相对解释的方式。这就是:对绝对真概念进行预设,将其设定为一种约定T模式的初始表达式;然后对这种绝对真之理论的预设进行相对解释,为这种表达式提供一种基本的、可修正的理论说明。

对于真正绝对意义上的真,戴维森所能给出的只是一个初始表达式。而这正是戴维森真之理论当中最突出的成就所在。因为戴维森找到了一种任何真之理论都必须包括的内容,即约定T模式。无论以何种方式建立的真之理论,在戴维森看来都必然地包含这样的部分。这对于建构任何一种真之理论,以及真之理论的继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至于这个初始表达式的基本解释和对其理论价值的认识,则需要戴维森自己和后来的哲学家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些进展最终将以一种相对清晰的自然语言语义学,实现对全面认识绝对真这一目标的接近。

戴维森以这种方式来建立绝对真之理论,是表述这种认识的唯一出路。因为绝对真在其他概念之先、是语言一般结构的基础、不能定义。任何对其特征的表述,都会沦为一种处于外加限定条件下的相对真之理论。既要承认它仅是一个不能被定义的初始表达式,又要对这种表达式进行解释,使人们对它建立理解、认识到绝对真概念的基本模式的作用和价值,这本身是难以兼顾的。综合来看,为达到这个理论目的,戴维森所使用的方法正是、也只能是绝对预设和相对解释的方式。

2.绝对真之理论、自然语言语义学、形而上学理论三者的一致性联系

在戴维森真之理论对意义理论和形而上学方法的建立所造成的影响下,这三个领域所要完成的工作在戴维森意义上得到了统一。对这一理论工作的三个不同角度的表述分别是:绝对真之理论的不断完善、一种明晰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形而上学理论的建立。这三个表述角度所对应的分别是:真之理论领域、意义理论领域、形而上学领域。

这就是说,在戴维森看来,当人们对自然语言的解释工作基本完成,这本身会使人们对真的认识接近完善。因为,此时人们关于真的特性和作用的相对性认识,已经在自然语言一般结构的整体揭示下达到足够丰富。以“相对的真之理论来完善绝对真之理论”,这与“建立一种明晰的自然语言语义学”就成了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领域表述。因为,在戴维森那里就连它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一致的。这表明了戴维森的根本观点:真为自然语言揭示结构。人们对自然语言的认识,某种程度讲正是人们对真的认识。这也与语言哲学传统当中以语言问题解决关于实在的问题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

同样,在戴维森看来,人们对自然语言认识的实现和对真探讨的成熟,正是形而上学理论得到充分建立的标志。或者说,前两者的理论工作会对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带来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并且在一种理想的理论状态下来看,一旦人们对自然语言语义学的建立达到一致并且完备的程度,人们在哲学传统当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问题都将得到一种规范的解释方式。在这种情况之下,关于实在的问题也在一种完备的对真的认识当中得到说明。正如戴维森在他的《真与谓述》的论述所反映出的问题:对关于真的理论问题的看法决定了一个人对于实在问题的看法。根据这一点可以推定,当这种对真的认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之前,对自然语言的认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之前,关于实在问题的彻底谈论将是枉然的。

上述三种理论任务的一致性正体现了戴维森绝对真之理论的纲领性作用。即它为一种明晰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建立和一种完备的形而上学理论的建立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