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东扩与东夷华夏化蠡测
2025年10月14日
齐国的东扩与东夷华夏化蠡测
李 楠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武王伐纣,周得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国自此建立。师尚父,即姜尚,又称太公望、吕尚、吕望,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掌三礼,佐大禹平水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吕侯,封地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姓,故曰吕尚。齐国初封于营丘,疆域仅仅局限于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齐地多盐卤,地贫人寡,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在经济上,齐国成了大国。至武王崩,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周天子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国由此获得征伐的权力,在政治上,齐国成了大国。随着齐国大国地位的确立,齐国开始不断向东方开拓疆土,征服了大量的东夷土著,在增强齐国国力和疆土的同时,也带动了东夷地区的华夏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