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出身和他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他的母系亲戚中有几个是当时少数党方面的领导人物。他少年时代多才多艺,在运动会上得过锦标,写过悲剧,写过抒情诗,对数学钻研尤深。当时很想在政治方面有所作为,但实际政治的接触,尤其是苏格拉底之死,使他大为失望。他对苏格拉底真是心悦诚服,终身仰慕,苏格拉底一死,给柏拉图心灵上以莫大的打击,之后他就创办亚恺德麦学院于雅典,讲学著书,前后共四十年,他的学院成为欧洲最早的一个大学。学生中最出名的无疑地是在他门下二十年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生目击当时希腊城邦的文明,由盛而衰,哲学宗教,政治社会,一切都在震荡激变、混乱不安之中。他和苏格拉底一样,觉得面临着文化危机,应该找出一条新的出路,来挽救这个局面。他反对诡辩学者,以为他们不过贩卖知识,欺骗群众,志在谋求个人的名利。他自己并不主张保守,更不主张卫道,对于传统信仰,大胆批评。他创办学院,是想继承苏格拉底的事业,以教人学习哲学、追求真理来救国救民的。他的假想敌人有两种:在新的方面是诡辩学者,在旧的方面便是诗人。在他看来,诗人以“国学大师”“荷马权威”自命,实际并无真正的学问,并无真正的知识。他反对诗人,就是要拆穿他们的西洋镜。在讨论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时,这一点很重要。
柏拉图是一个很实际的哲学家,他留心政治,有志改革。他和后来的哲学家笛卡儿、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不属于一个类型。他中年写了一部《理想国》,晚年写了有人称为第二部《理想国》的《法律篇》,八十岁临死还没有写完。著作里他提出一套救国的方案。他的救国方案主要是靠教育,他几乎把教育看作万能,在他看来,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系统。《理想国》一书,表面是讲政治,实际是讲教育,书中关于政治机构等问题,略而不言,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办好教育,如何造就他心目中真正的领导人——哲学家。按照他的教育计划,第一期为文艺教育,着重身心的陶冶,主要功课为音乐、文学、体育锻炼,十八岁毕业。第二期为数理教育,须时十年,二十岁起,三十岁止,着重理智的发展,有数学、天文等学科。三十岁到三十五虽是第三期,为哲学教育,进而研究在柏拉图看来最为重要的学问——辩证。从三十五岁到五十岁,参加实际工作,战时指挥军旅,平时从事政治,五十岁退休后,研治纯粹哲学,一旦国家有事,仍须踊跃赴召,为国效劳。第一期教育的学习内容,除读写算术而外,大部为诗的研读和背诵,其中包含音乐,因为古代诗本可歌,本可入乐,文学、音乐原是一家,故希腊文“音乐”实际就指文艺教育而言。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是哲人治国,他的教育方针是针对着哲人治国设计出来的。他的文艺思想也是和哲人治国的主张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