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摹仿说?

什么是摹仿说?

柏拉图根据实际效果来批判了希腊的诗人艺术家,发现他们包括荷马在内,对社会国家,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他们不是理想教师,他们的作品,不是理想的教材,所以理想国里,最好不要请他们进去。柏拉图以为这些诗人不懂哲学,没有真知识,他们歌哭无端,夸夸其谈,好像什么都懂,实际上什么都不懂。在他看来,诗远不如哲学,诗人远不如哲学家。柏拉图的艺术论实际就是他的哲学艺术优劣论。他自己原来实在是诗人,自受苏格拉底影响以后,他便抛弃诗歌,献身哲学。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发现艺术最大的缺点就是摹仿。德漠克利特最早提出摹仿的说法,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含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一到柏拉图的手里,就变成他的唯心哲学理念论里的重要名词,就成为诗人、画家的罪状。他说:“我们不是可以说从荷马起所有诗人都只是德行或其它他们所写一切题材的影象的摹仿者而并没有抓到真相吗?不是像我们刚才所说,画家尽管不懂鞋匠的手艺,还是可以画一个似乎是鞋匠的人,观众也不懂这种手艺,只凭颜色和形状来判断吗?……我想我们可以说,诗人也只知道摹仿,靠了文字语言,描绘出各种技艺的形形色色,他的听众也只凭文字来判断,不论诗人所说的是鞋匠的手艺还是将略,还是其它题材,只要文字有了韵律,有了节奏和乐调,就觉得他说得很好。”(《理想国》600e—601a)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十卷里讨论文艺教育的时候,提到他的理念论,说理念是一种元型,个别事物只是理念的仿本,如具体的床,只是床的理念的仿本,理念的影子,画家根据具体的床而画出来的床,更是仿本的仿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两层。(柏拉图把理念起点算作一层,所以原文说“隔三层”。)柏拉图心目中有三个世界,从价值来讲,第一是理念世界,是最真实的世界,第二是现实世界,是次真实的世界,第三才是艺术世界,是幻想世界。柏拉图这里所说的摹仿,只是依样画葫芦,最好也不过是照相机的拍照,这里面没有选择,没有重新组织,没有艺术家的创造,它不是亚里士多德《诗学》里所说的“创造的摹仿”,当然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里所说的反映。因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个反映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反映,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有创造性的反映。艺术通过现实中个别的具体的人和事,创造出更典型更普遍同时也是真实更生动的形象来,使人们从现实的集中表现里面看到更高更理想的远景,从而引导人们起来改造现实。柏拉图的摹仿和马克思主义美学里的反映,有原则上的区别,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柏拉图为了要压低艺术,强调着艺术知识摹仿个别事物,而且只是摹仿个别事物的外形,这无意中说明了艺术必须具体化、形象化,必须同感性世界打交道。艺术必须有血有肉,使我们看得见,听得到,它和专同理性世界打交道,抽象地说大道理的哲学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