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嗣父漱芬公事略
先嗣父郭镇藩,字漱芬,清末贡生,沙洲县杨舍镇人。清代来年,倡议维新,废科举,办学校。杨舍镇举人缪抡俊(字迈人)以及地方热心教育人士得全镇人民之支持,将本镇附近乡区私塾合并,改原梁丰书院为梁丰小学,并选派先嗣父漱芬公到外地传习所学习,然后回校任校长。先嗣父德高学湛,为地方人士所钦佩,主校初期,选拔品学兼优、勇于负责之教师为一校之骨干。以蒋惠南先生为例。惠南先生工作勤奋,研究教学方法,关心学生学业与生活(当时兼任舍监),深得学生爱戴。不幸积劳成疾,仍坚持上课。惠南先生去世,先嗣父在追悼会致词中有“尽瘁梁丰十七年”之句,对惠南先生之推重可谓至矣。一九二六年先嗣父年老病休,地方人士建议先嗣父聘请张文贵(字亦良)先生继任梁丰学校校长。亦良先生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英文专修科,曾任本省常州中学、福建省集美师专等校英文教师,经先嗣父及家乡人士之召唤,毅然归来,继任梁丰中小学校校长并任英文教师。亦良先生毕生为桑梓服务,和易近人,作风正派。诗云:“申伯之德,柔惠且直。”亦良先生有焉。
先嗣父体格魁梧,仪态谨严,举止端方。但对学生则慈祥爱护,无微不至。有时教师缺席,先嗣父亲自代课,初级学生得有机会面聆教诲。雨天工友福昌上街买好烧饼油条,先嗣父亲自发给学生。如此琐琐,幼年学生如获雨露之滋润,终身不忘。
先嗣父晚年办学,曾遭受挫折,当时若干少年受人利用,进行污蔑,目的在夺取校产饱其私囊,全校师生义愤填膺,起而与之抗争,终获胜利。后人为纪念先嗣父,将初中部教室楼命名为“漱芬楼”,以志永思。
先嗣父任梁丰校长垂四十载,廉洁奉公,告退之时两袖清风,而学校由小学为初中,为高中。当时学校仪器、标本、图书比较充实,教学质量较高,群众举为“江阴东南乡最高学府”,周围三十里咸来就读。初中毕业生考入省内外重点高中者甚多,高中毕业生考入省内外重点大学者亦甚多。目前梁丰校友遍及全球,此不仅梁丰一校之大事,亦沙洲全县之大事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沙洲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