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灵感说”

所谓“灵感说”

柏拉图在哲学艺术优劣论中,第一用摹仿说来压倒诗人艺术家,说他们所摹仿的对象不是真实而是真实的仿本的仿本,影子的影子,他们没有真知识,只有一些错觉。既然如此他们靠什么本领来写诗来画画呢?柏拉图的答复是:他们靠的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而是外来的神灵的帮助,这就是一般人所称道的灵感说。根据训诂来讲,灵感说得好些是神来,说得坏些就是着魔。照柏拉图的看法,亦可以说照苏格拉底的看法,那些所谓诗人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似乎聪明实在并不聪明,似乎有智慧实在并没有智慧。他们的本领不是从发挥理性中得来的,而是从发挥非理性中得来的,他是以莫名其妙、敬而远之的态度来对待诗人画家的“灵感”的。《自辩篇》里苏格拉底以他独有的婉而多讽的语调说出他的心里话来:

在看了那些政客以后,我又去看那些诗人、悲剧诗人、歌颂酒神的诗人以及各种各样的诗人。到了那里,我对自己说,这一下你将发现你比人家更无知了。于是我就给他们拿出他们自己作品中最精心制作的几段,问他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心里想着他们总能教我点什么吧!朋友们,我几乎不好意思说出真话来,但我必须说出。现在在场的任何人来谈他们的诗,几乎都比他们自己谈得好。因此我知道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赋和神助,他们就像那种占卦或卜课的人似的,说了许多好听的话,但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柏拉图:《自辩篇》22b—22c)

柏拉图说的“灵感”不过尔尔。我们再看那谜语似的《伊安篇》。我们细细玩味这篇对话以后,也并不觉得这是一篇恭维诗人的对话,毋宁说这是精心结撰,皮里阳秋,似赞而实讽,似褒而实贬,挖苦诗人的一篇文章。这篇假恭维的文章,后来西方的浪漫派诗人,包括雪莱在内,假文真读,特别欣赏。末流所至,他们歌颂“自然”,崇拜“天才”,甚至排斥理智,提倡疯狂,以为诗人都是疯子,都是狂人,狂而后工,狂了才有灵感,不狂就没有灵感,他们无形中都把这《伊安篇》奉为经典,作为护身符,这真是柏拉图想象不到的意外收获。实际上柏拉图所谓神助,所谓灵感,就是指理智以外的情感和想象而言。当时他对这个非理性的东西,憎它又爱它,不想承认它又不得不承认它,说句笑话,艺术对于柏拉图真是一个欢喜冤家。柏拉图说,诗人没有真知识,这是以哲学家、科学家的标准来衡量诗人,其实诗人另有他的真知识,这里包括情感与想象尤其是透过理智的情感和想象,这才是诗人的真知识、真灵感、真正的神助。杜工部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破了万卷书下笔才能如有神。当然杜工部除了他的书本知识以外,重要的还有他的“骑驴三十载”的实际人生经验,“晚节渐于诗律细”的专门技术,以及“递相祖述复先谁”的传统学问,这就是艺术家的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