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衰竭的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即为高血压。

注:1.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脉压差为30~40mmHg。
2.生理性变化如:年龄、性别、昼夜、睡眠、环境、部位、精神状态等都可影响血压值。
3.以上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年男性和女性。
【注意事项】
※ 测量血压前半小时应禁烟及禁止饮用茶、咖啡、可乐等兴奋性饮品,且稍休息片刻(至少5分钟),以消除活动或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 若袖口较紧会影响血流,必要时脱一只袖子。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要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放松。
※ 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屏气可使血压升高。若遇精神紧张,心率增快者,可休息半小时后再测量。
※ 寒冷环境可使血压偏高,高热环境可使血压偏低,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健康指导】
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以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
Δ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Δ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
Δ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当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气急等症状时应就地休息,避免竞技性运动和力量型运动。
Δ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及焦虑,以维持稳定的血压。
Δ告诉患者和家属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及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教育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患者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时应随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