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小说是大家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古代的小说非常丰富,各类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但遗憾的是,古代并没有记载神话传说的专著,它们只是散见在一些著作中。神话传说的记载多出自于战国、汉代人之手,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淮南子》《楚辞》,此外在《穆天子传》《庄子》《国语》《左传》中也可找到一些片段。神话传说是文学的渊源,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很大,它所展现的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也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艺术形象。神话传说虽然是小说的发端,但不能算是小说的雏形。另外,历史散文对小说的发展贡献也很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兴盛。这个时期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是志怪小说;二是志人小说,也被称为轶事小说。

志怪小说主要记载怪异之物、异域奇事,也记录一些民间传说。志怪小说的兴盛和迷信有很大关系。在古代,由于人们科学知识缺乏,往往将自然界发生的事以“天”“神”的意思来解释,事事讲迷信,信占卜,这种行为就为写怪异故事提供了许多素材。另外,东汉末年佛教传入,因果报应的思想多少安慰、麻痹了大动乱中百姓的脆弱神经,也为志怪小说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志怪小说主要有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幽明录》等。

志人小说的流行与两汉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及清谈风气有关。人们对一些高士言行,名流笑谈都集而录之。这类文章,虽都是散记,内容却很丰富,广泛地反映出士族阶级的生活面貌。志人小说主要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裴启的《语林》、殷芸的《小说》等。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403—444年),彭城(江苏徐州)人。他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长沙王刘道邻的儿子,出继给临川王刘道规,后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仆射、中书令。刘义庆雅好文学,与其门下众人博采群书,编撰《世说新语》十卷,还有《幽明录》三十卷,《集林》二百卷。刘义庆崇尚儒学,晚年又好佛教,《南史》本传中言其“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足为宗室之表”。由此可见其在皇室中名望颇高,所以,帐下招纳了许多贤能之士,如太尉袁淑,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就刘家而言,刘义庆是家族中最有才华的一位,文帝刘义隆“每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足见皇帝对其文才的重视。鲁迅先生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编辑旧闻而形成的书,它的编著工作不是刘义庆一个人完成的,应该是他和手下的文学之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共同完成的。

《世说新语》完成后,梁时刘孝标又为其加了注。广义的《世说新语》应该包括刘孝标的注释。刘氏博览群书,随文注释。这些注释内容使得对人物的阐释更完备,对事件或进行补充,或做辩证,有利于对原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刘孝标的注释引用书目繁多,如经、史、杂注书就有四百多种,诗赋杂文也有七十多种,而很多书目今天已经亡佚了。从目录学角度讲,注释的价值是无法比拟的。完整的、广义的《世说新语》篇章文本如下: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康集·叙》曰:“康字叔夜,谯国铚人。”王隐《晋书》曰:“嵇本姓奚,其先避怨徙上虞,移谯国铚县。以出自会稽,取国一支,音同本奚焉。”虞预《晋书》曰:“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氏焉。”《康别传》曰:“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所知王浚冲在襄城,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此亦方中之美范,人伦之胜业也。”《文章叙录》曰:“康以魏长乐亭主壻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一段,为刘义庆正文,其他小字内容为刘孝标注。可以看出,刘氏引了五部书中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嵇康的身世进行了补充介绍,可以使读者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考虑到此书的阅读对象,在编辑文本时,没有随文将刘孝标的注释加入,但作为一个常识,此处特意交代说明。

今天我们常见的《世说新语》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篇,也说三十六门或目。它们具体是:

上卷四: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中卷九: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

下卷: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根据学者朱铸禹先生《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中的人物索引,可以看出,小说中记载的人物最早是陈婴,最晚是谢灵运、孔淳之。所以,《世说新语》所记载的事件起于秦末,止于南朝宋文帝元嘉时期。在这三卷故事的安排上,历来被儒家正统所看重的德、政、文、言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多数内容重在记录魏晋士人的嘉言懿行,表现他们的玄理、风度。所以,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是名士的教科书,它是一部远功利而近娱乐的小说。小说每篇文字短小精悍而意蕴颇丰;写人物遗貌取神,不掩风采;语言隽永清浅,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本书为选本。我们在每一篇目中,选取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进行注释、品读讲析,也安排有扩展阅读。扩展阅读的内容或对正文有一个补充,或对涉及的概念做一解释,有的则是对正文内容的拓展。如此编写,目的也是为了增加相关知识,扩大阅读量。选择的文本之末,我们都括注了此篇故事在《世说新语》原文中的排序,如:

二十、术解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2)

“二十、术解”为篇目名。文末之“(2)”指此选篇在“术解”原篇中为第二篇。这样安排也是便于阅读者查找原文。

一本好书可给人带来无尽的愉悦。这本可读性较强的《〈世说新语〉品读》,在选编时,本着给自家孩子阅读的心理来用心做它,当可爱的读者们将它拿到手中时,请慢慢翻,慢慢读,也希望能慢慢喜欢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