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忿狷
【解题】
忿狷,就是生气、愤怒,遇事不顺或不愉快时表现出极大的怨气。我们总说魏晋士人率性而为,比较注重自我,不委屈自己,那么,这也就有了对负面情绪的不掩饰和不控制。愤怒是一时情绪的宣泄,过后思量,其实有发泄人心眼偏狭的一面。但遇怒而能忍,也是一种度量。8则故事,此取1则。
【原文】
桓南郡①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②。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③,以白车骑④。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⑤耳!”问,果如之。(8)
【注释】
①桓南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杰出将领、权臣,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等职,封楚王。因袭父亲“南郡公”之职,故世称“桓南郡”。②忿:愤怒;怨恨。③变怪:怪异之事,灵怪。④车骑:桓冲,字幼子,小字买德郎,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人,东晋名将,历征虏将军、振威将军、江州刺史,丰城公等。温死,历中军将军、都督江扬豫州军事、扬豫二州刺史,徐州刺史,车骑将军,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⑤戏:恶作剧。
【品读】
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桓温对他宠爱有加。桓温去世时,才五岁的桓玄就承袭了南郡公的爵位,叔叔桓冲继续宠着他。小时候的桓玄特别聪明,为父亲服丧期满后,年仅七岁的桓玄要和叔叔分手了。当时扬州的文武都去为桓冲送行,桓冲抚摸着桓玄的头说:“这些人都是你家的旧属官啊。”因为桓温死前是扬州刺史,他去世后由桓冲接任,所以桓冲发此感慨。小小桓玄竟然听懂了,掩面哭了起来,大家对他的反应很惊异,觉得这个孩子不一般。
桓玄的确不一般,他做事手狠,不计后果。也是小时候,桓玄和家族中的哥哥弟弟们斗鹅玩。桓玄养的鹅常常败阵,这让桓玄特别生气。结果,他晚上就到鹅栏里把兄弟们养的鹅全杀了!天亮后,家中人都很惊讶,以为发生了怪异之事,就去给桓冲报告。桓冲一听就明白,说:“不是什么怪,是桓玄的恶作剧而已。”再去问,果然如此。桓冲对侄子比较娇惯,护着桓玄。另外,也不希望杀鹅的事挑起孩子们之间的大矛盾,他用一个“戏耳”把事情淡化处理了。
但一个孩子就因为斗鹅输了,心中愤愤而将鹅斩尽杀绝,的确也有他狠的一面。可见,儿时的桓玄敏感且心胸有点狭小,做事逞一时意气而不考虑后果。
桓玄长大后,相貌堂堂,神情自信,尤善写文章。王恭去世后,桓玄曾登江陵城南楼游赏,忽然想给王恭写祭文了,吟啸良久后,操笔写成。可见,他文思敏捷。后来,桓玄消灭殷仲堪、杨佺期,荆州刺史府、江州刺史府、后将军府、七州都督府、南郡公府皆来贺,五个版牍一同进入,桓玄根据具体情况五个版牍同时答谢,不但内容不重复,而且篇篇写得文采斐然。其才情超卓,精力充沛由此尽显。
长大后的桓玄对自己的才能很自负,对其门第也很骄傲,认为自己也是英雄豪杰。但因为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朝廷一直对他也怀有戒心,最初不敢任用。到二十三岁时,桓玄才当了个太子洗马。因被压抑过,虽然后来官越来越大,但总也心意难平,最终篡位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桓楚。桓玄篡位以后,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骄奢荒侈,好游猎,且从夜至昼随心所欲。小时候急躁的性子一点没改,一有需要立马就要达到,当值官员都随时系马备用等待召唤。不久,大家都疲惫困苦,民心开始思变。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与刘毅等人于是乘时举义兵讨伐,杀了桓玄。桓玄死时仅三十六岁。
受挫便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扭转,儿时杀鹅,得势后篡位谋反,二者其实有相似之处。桓玄性格的弱点早就为其最后的失败埋下了隐患。性格决定成败也是有道理的,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拥有健康的心理最重要。
【扩展阅读】
导言:桓玄的健全性格和他早年的被压制有关,《晋书》本传中可以看出端倪。
(桓玄)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马,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太元末,出补义兴太守,郁郁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晋书·桓玄传》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