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轻诋

二十六、轻诋

【解题】

轻诋,指对他人的轻蔑和诋毁。此处“轻”是轻视,亦有轻率之意。对他人表现出的轻蔑,有多少是郑重其事表现出来的呢?很多都是潜意识中的态度,甚至是偏见。生活中,人和人相处,欣赏也好,排斥也罢,一个缘字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免不了就有被人议论,被他人诋毁。其实,若无力反击,不妨随它去罢。魏晋士人多有个性,且张扬狂傲之人不在少数,这就有了32则故事。此选1则。

【原文】

孙长乐兄弟就谢公宿,言至款杂。刘夫人在壁后听之,具闻其语。谢公明日还,问:“昨客何似?”刘对曰:“亡兄门,未有如此宾客!”谢深有愧色。(17)

【注释】

①孙长乐兄弟:孙统、孙绰兄弟。孙统,字承公,太原中都(山西省平遥县)人,孙楚之孙。孙绰,字兴公,东晋玄言诗人,名士。孙绰世袭长乐侯。②谢公:谢安。③款杂:杂乱。款,空,言辞无实质内容,空洞。④刘夫人:谢安的妻子,刘惔的妹妹。⑤何似:怎样。⑥亡兄:刘惔,字真长。沛国相县(今安徽省宿州市)人。东晋著名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职,故后世称其为“刘尹”。

【品读】

孙氏二兄弟中,孙绰也是位名士,他的玄言诗在文学史上也占了一个席位。他文采极高,王公大臣们皆以得到孙绰文章为荣。朝中重臣名士如殷浩、桓温、庾亮等的墓志碑文,均出其手。在会稽时,孙氏兄弟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往来。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兰亭雅集,孙绰与其兄孙统各赋诗两首,王羲之写《兰亭集序》,而孙绰被推举写了《兰亭集诗·跋》。不是庸俗之辈的孙氏兄弟却不被谢安夫人看好,想必有它的原因。

孙绰他们在谢安家留宿,三人聊天,谢安夫人就隐在壁后听,聊的内容也就听了个真真。故事中说他们兄弟“言至款杂”,就是所说话题杂乱,甚至不能切中实际。第二天,谢安回家问夫人对孙氏兄弟的看法,夫人丝毫不客气地说:“我哥哥门下没有这样的客人。”谢安听后竟有惭愧之色。其实,谢夫人可能不知道,她哥哥刘惔和孙绰也有较密切的交往。她对二孙的瞧不上显然是针对谈话内容而断的。在谢家夫人的心中,男人的世界应该是宽广的,是高雅的,可昨天的夜谈涉及内容太琐碎、太世俗,没有名士气象,故心里排斥这二位。

魏晋名士讲清谈,不理俗务,但很多却是无实际能力的假名士。孙绰家的教育和高门家族多少有些区别。孙绰的父亲孙楚曾给朝廷上书,请求用人摒弃世族之差别,唯才是举。去世族优势选才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可谓惊世之想。孙家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肯定也是在淡化门阀观念,游于雅俗之间。恰恰这一点,让孙绰、孙统兄弟还是屡受讥讽,常常被排斥。一次,孙绰为王濛作诔文,其中有一句:“我与王君,交结无势利,心若澄澈之水,同有玄妙之义。”结果,王濛的孙子王恭见了,不留情面地说:“这人也太不谦虚了,我家先祖怎么和这种人打交道!”言语中是偏见与傲慢。所以,谢夫人的瞧不上,实质还是门第优越感的表现。

谢安也是清谈名士,但他更是务实的政治家。他陪二孙聊一些“款杂”之言,对王献之不与习凿齿同坐能客观评价,可以看出他作为政治家宽阔的胸怀。但夫人一说便“深有愧色”,可见,谢安心中的矛盾,更可见去门第之难!

【扩展阅读】

导言:孙绰在不同人眼中,形象不一,恐怕也有偏见在里面。但他与王蓝田家的婚事,的确有点怪怪的感觉,真是“诈”吧。

1.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世说新语·品藻》61)

2.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孙兴公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因诣文度,求见阿智。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启蓝田云:“兴公向来,忽言欲与阿智婚。”蓝田惊喜。既成婚,女之顽嚣,欲过阿智。方知兴公之诈。(《世说新语·假谲》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