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夙惠
【解题】
夙惠,也是夙慧,孩子聪慧过人谓夙慧。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不同一般的才智,这与一个人的天分有关。本篇7则,我们选择2则。
【原文】
1.何晏①七岁,明惠②若神,魏武③奇④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⑤也。”魏武知之,即遣还。(2)
【注释】
①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大臣。②明惠:聪明,聪慧。惠,通“慧”。③魏武:曹操,见《言语》第三则注释2。④奇:非常。⑤庐:房子,此处亦指家。
【品读】
何晏才华极高,他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崇尚清谈,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被认为是一代名士。何晏的父亲逝世早,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而被收养。因为聪明,曹操特别喜欢他,有心收他为子。有一天,何晏在地上画了个方形,然后站在了里面。人们对其行为不明白,就问他做什么?七岁的何晏说:“这是我何家的房屋。”曹操知道后,将他送了回去。何晏在曹府时极受曹操宠爱,他的穿戴服饰与曹操的儿子无大差别,所以曹丕非常厌恶他,每次都不叫他的姓名或字,直接称他为“假子”。寄人篱下的生活,深深地伤害了何晏的自尊心,画地为屋恐怕也是他的抗争方式。曹操喜欢何晏,后来将女儿女金乡公主嫁给了他。
何晏虽然才高,但务实的文帝曹丕和明帝叡都没重用他,他们都觉得何晏虚浮不实。明帝死后,曹芳为帝,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辅政,何晏这才得到大将军曹爽的重用。为了让曹爽大权独揽,何晏没少出谋划策。当时人称何晏、丁谧、邓飏为曹爽的三条狗。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陪同曹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司马懿让何晏参与治理曹爽等人的案子。何晏彻底查办曹爽的党羽,想要借此来免祸。司马懿说:“参与的共有八族。”何晏排除了丁、邓等七姓。司马懿说:“还没完。”何晏被逼到绝路了,才说:“难道是说我吗?”司马懿说:“对。”于是收押何晏。正月初十,司马懿以谋逆罪将何晏与曹爽等一同诛灭三族。
少时聪慧又有个性的何晏,虽尚老庄,口不离玄理,但终究言行不一,反成了权力争夺的牺牲品。
【扩展阅读】
导言:司马光的文章中,对何晏有个全面概括,且简洁易懂。
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邵陵厉公中》卷七十五)
【原文】
2.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④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⑥可知。”元帝异之⑦。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⑧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3)
【注释】
①晋明帝:司马绍,元帝长子,东晋第二个皇帝。②元帝: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③洛下:洛阳,西晋京师。④潸然:伤心流泪的样子。⑤东渡:指西晋灭亡,晋王室渡江南下,于建康重立政权。⑥居然:显然。⑦异之:以之为异。异,诧异。⑧更:副词,又,再。
【品读】
晋王室南渡意味着家国沦亡,中原难归。当时还是东安将军的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计策,在建业建立了政权,这就有了历史上的东晋。每每想起中原故土,东渡帝王和士人想必心中戚戚,牵挂不已。所以,凡客从中原来都要问问北方的情形。而讲起被异族占领的北方,因不能再归又常常伤感流泪。
九岁的司马绍还是在父亲怀中撒娇的孩子,但他对大人眼泪中所含的蕴意有了感性的认识,肯定也会对中原、家国、洛阳、胡骑等概念有明晰分辨了。还在悲伤的氛围中,元帝问儿子:“你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司马绍答:“太阳远。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日边来。显然可知。”父亲没料到九岁的孩子如此回答,极为惊讶。第二天,大臣聚会,元帝讲了昨日的问答,然后,当着大家的面重新发问,小孩子却给了不一样的答案:“太阳近。”元帝脸色一下子变了,问:“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司马绍说:“抬头见日,不见长安。”
孩子聪明异常,往往也成了大人夸耀的资本。第一次问话,纯属父子俩谈心交流,洛阳消息所引发的情绪还在,孩子在伤感氛围影响下的回答相对正式;第二天集会上的问答,是一个父亲的炫耀,孩子在“再表现表现”的暗示下,又聪明了一把,给了相反的答案。孩子是单纯的,大人的心是复杂的。
也有解读认为,第二次回答是个比喻,以“日”喻希望,以“长安”比喻故国。虽不见长安,但可抬头见日,希望还在。九岁孩子有没有如此高的境界,实不敢断说。
非常可惜,异常聪明的明帝司马绍二十七岁就去世了,他在位仅三年。可就在这短短三年里,又发生了王敦叛乱。种种弊端让年轻的皇帝焦头烂额,难以招架。一次,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一会儿,王导就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但他也深受启发,重用王导,宽大处理了王敦的下属,与江东大族和谐相处,稳定了东晋王朝的局势。在东晋历史上,其在位三年虽短,影响却深远。
【扩展阅读】
导言:明帝司马绍幼时聪慧,为君后对事物也有明晰的判断力,可惜无回天之力来保晋王室的长久,这恐怕也是他的大憾了。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着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世说新语·尤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