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排调
【解题】
排调,“排”有戏弄、戏谑的意思。排调就是戏谑,调侃。生活中,我们喜欢幽默诙谐的人,这种人不呆板,却聪明。他们往往用善意的调侃说别人,或自我解嘲来缓解压力,或放松气氛,抑或表达一种不便直言的潜在情绪。本门收65则故事,我们撷取1则。
【原文】
谢公①在东山②,朝命③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④司马,将发⑤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⑧。先时,多少⑨饮酒,因倚如醉,戏⑩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⑪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26)
【注释】
①谢公:谢安。②东山:山名,在浙江省上虞市。后也成了隐居的代名词。③朝命:朝廷征聘的诏书。④桓宣武:桓宣武,桓温死后谥宣武。⑤发:出发。⑥瞻送:表示欢送时的态度很恭敬。⑦高灵:高崧,字茂琰,小字灵,广陵人,官至侍中。⑧相祖:相送并祭祀或祝福。⑨多少:或多或少;稍微。⑩戏:调侃。⑪苍生:百姓。
【品读】
这个故事也可以放入《雅量》篇里。
魏晋名士仰慕清虚自守,讲脱去尘俗之累,优游林泉。谢安曾就在会稽郡山阴东山隐居二十年。隐居期间,他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谈玄说道,并专心教育谢家子弟。而朝廷多次征发诏书,请他出山为官,谢安也都拒绝朝廷辟命。别看谢安隐居,但他的名声反而比为官的弟弟谢万名声响亮。但当时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还是了解谢安,他说:“安石(谢安字)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因为谢安有政治家的素质,也有宽仁之心。后来,谢万北伐失败被除官职,谢氏家族在官场势力渐微,为了拯救家族,谢安终于走下了东山,进入了桓温的大帐。
从家族和家国角度讲,谢安出世是利家利国之事。可在所谓的名士眼中,谢安再出山意味着隐居行为无善终,是所谓的操节不保,是行为的“首鼠两端”。所以,在送行时就有了高灵的言语“刺激”。高灵喝酒了,虽没多喝,但他借机装醉,歪靠着谢安讽刺调侃道:“卿屡抗朝廷命令,高卧东山,大家都说:‘谢安石不出山,怎么对待百姓啊。’今天你出山了,百姓怎么看待你呀?”谢安一笑了之,没回一个字。其实,这大度的器量也是谢安成为政治家的关键,他也是用“笑而不答”来诠释了对真正的名士的理解。名士不是靠“隐”来体现的;“隐”不是个空间的概念,应是心灵的隐。
其实,该隐就隐,应仕便仕,顺其自然也是真正的名士派头。这一点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还是认识得清。有一次,野心勃勃的桓玄不怀好意地问:“谢太傅隐居东山二十年,最终不能坚持,这是何道理?”才女不卑不亢说:“亡叔以无用为心,显隐为优劣,开始也好,结束也罢,就如同动和静的区别而已。”她强调了叔叔无为处世的态度,顺其自然,该隐便隐,隐仕如动静一样。谢道韫大大维护了谢安的声誉,后人也赞叹不已。
【扩展阅读】
导言:与桓玄的对话,谢道韫不但展露了智慧,而且显示出了后人少有的骨气。
《妇人集》载桓玄问王凝之妻谢氏曰:“太傅东山二十余年,遂复不终,其理云何?”谢答曰:“亡叔太傅先正,以无用为心,显隐为优劣,始末正当动静之异耳。”(《排调》26刘孝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