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容止

十四、容止

【解题】

容止,指一个人的仪容举止。容貌是外在的长相,举止则是一个人风度修养的表现。魏晋时代讲究容止,从身材的高矮,到面容的白皙,进而坐姿、步态,乃至于说话的神情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其实,容止,尤其是举止,实乃人心理的外在表现,言行举止恰恰是观察人的窗口。本篇39则,选2则。

【原文】

1.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

①魏武:曹操,见《言语》第三则注释2。②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始称匈奴和胡。东汉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匈奴在公元1世纪末为汉所败,部分西迁。南匈奴附汉,西晋时曾建立汉国和前赵国。③陋:丑陋;猥琐。④雄:称雄,雄服。⑤崔季珪: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德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士,曹操帐下谋士。⑥床:古代的坐具。⑦雅望非常:雅望,仪表美好。非常,不同一般。

【品读】

古人也讲颜值。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成了一世英雄,但有时候还表现出不自信来。曹操晋爵魏王,南匈奴派使者来祝贺。曹操觉得自己个头矮小,相貌不足以震慑对方,就让崔琰替代自己。《晋书·魏志》记载,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可见,崔琰是位大美男,不仅身材高大,眉清目秀,而且有当时人们羡慕的四尺美髯。匈奴使者参见时,曹操拿刀站在坐榻之后充当了崔琰的角色,崔琰则替代曹操接见了使者。会面之后,曹操又派探子暗地里向使者打听对魏王的印象:“魏王怎么样?”不料使者说:“魏王容貌非同一般,但他后面的捉刀卫士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派人追杀使者。

身材矮小的曹操神气勃发,他透出的无形气质足以震慑对方了。

作为政治家,曹操会注重个人形象;作为一世枭雄,曹操豪气溢怀,也不会介意个人相貌。历史上的曹操是否会演这出替代的戏呢?但故事却非常生动,其鲜明形象更接近小说。小说中的曹操自负,重猜忌。当他得知使者的看法后,派人追杀使者,这又是他做事不留底线的无赖本性。

不得不赞叹匈奴使者的慧眼,可惜不能为曹操所用,曹操岂能容他?

再说美男崔琰,替代了曹操不久因谗言也被杀。他的死会不会有曹操的嫉妒因素呢?

这个故事也衍生出一个词:“捉刀”,就是代替别人做事,最多的是指替代人写文章,由此又有了成语“捉刀代笔”。

【扩展阅读】

导言:美男子崔琰的结果并不好,他最终为曹操所杀。崔琰的死会不会和曹操阴暗的心理有关呢?

后太祖为魏王,(杨)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崔)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卷十二)

【原文】

2.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7)

【注释】

①潘岳:见《文学》第七则注释2。②姿容:外貌;仪容。③神情:人面部的神态、表情。④弹:弹弓。⑤萦:环绕。⑥左太冲:左思,字太冲。见《文学》第五则注释1。⑦游遨:嬉游;游逛。⑧委顿:颓丧,疲困。狼狈的样子。

【品读】

过去听才子佳人的戏,媒婆问小姐选何人为婿,小姐常用一句话形容未来的夫婿:“只望那人‘才比宋玉,貌似潘安’。”潘安,即潘岳,不仅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而且成为古代妇孺皆知的美男。“潘安”“潘郎”,以及潘岳小字“檀奴”“檀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它们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潘岳到底有多美?今天无法描摹,可小说中以侧面方式表现了他的美。

图20 《潘氏宗谱》中的潘安像

潘岳手持弹弓游于洛阳道中,妇女们见了竟然手拉手围了上来;左思效仿,可他的待遇却是被一群妇女唾面,狼狈而还。潘岳和左思反差很大,同一个行为,效果截然相反。还有记载,说潘岳每驾车上街,老妪就向他的车上扔水果,竟能“满车”!其盛况不敢想象。潘岳之美也难以形容。

相貌是天生的,左思也有才华,其实大不必以貌悦人。但是故事中也有一个疑点:左思丑,不至于一群妇女“齐共乱唾之”,从日常情理的角度不好解释。魏晋士人讲风度,品评仪貌,故事或许是夸张,也是以左思之丑来衬托潘郎之美吧。

潘岳字安仁,但很多文章中直称其“潘安”,名称之变有两种说法:专家认为,古代的骈文和诗歌,讲究对仗押韵,把“仁”字给省略了,便于行文。而民间说法则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了“仁”字,称为“潘安”。不论怎么讲,貌美德佳才是最重要的。

回想遥远的晋代,街上女子见了帅哥竟然手拉手围上去,世风之开化也是让人惊骇。

【扩展阅读】

导言:“连壁”一词也见于称赞人美,更主要是指均有才华。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世说新语·容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