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简傲
【解题】
简傲,傲慢,于人无礼,对人有偏见。小说中的故事主要反映出魏晋士族高门弟子的特性,他们的傲异于常人,但在那个时代,仿佛也是合理的存在。17则故事,此撷取1则。
【原文】
王子敬兄弟①见郗公②,蹑履③问讯④,甚修外生⑤礼。及嘉宾⑥死,皆着高屐,仪容轻慢⑧。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15)
【注释】
①王子敬兄弟:王献之兄弟。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为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其中王献之最为人看重,故为王家子弟代表。②郗公:郗愔,字方回。见《品藻》第五则注释6。③蹑履: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蹑履指来不及穿鞋,拖着鞋子匆忙出迎。形容对来人的热情欢迎。④问讯:问候;慰问。⑤修外生:循;遵循。外生,外甥。⑥嘉宾:郗超,字嘉宾。见《雅量》第十七则注释2。⑦高屐:高底木屐。⑧轻慢:对人不尊重;态度傲慢。
【品读】
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擅长书法,但为人也傲,傲到了无礼的地步就让人生厌了,而且忍受不了他们的竟然是至亲舅舅。而外甥对舅舅的态度变化,竟源于舅舅的儿子郗超郗嘉宾。郗超可算是桓温手下的大红人了,桓温谋事常常与他商量,他还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所以,要说桓温心怀不轨,一直想篡夺帝位,郗超则是桓温最忠诚的主谋。一次,谢安曾与王坦之一同去拜访桓温,郗超就躲在幕帐中偷听他们谈话。恰巧这时一阵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谢安笑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这位表兄活着的时候,王献之兄弟们去见舅舅,恭恭敬敬,热情有加。可以说,他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以外甥对长辈的礼节行事。可是,郗超去世后他们情形大变,再见舅舅,王家兄弟穿高屐,态度轻慢。高屐相当于休闲时穿的鞋,晚辈见长辈时,这样穿就显得没教养了。不仅态度傲慢张狂,而且坐也不愿坐,只说:“忙着呢,没空坐。”纯粹应付,而无丝毫诚意。这种态度,当舅舅的自然受不了,于是愤然大骂:“如果嘉宾没死,鼠辈怎敢?”
王献之兄弟的这种态度主要源于自己出于琅琊高门的天生优越感,再就是势利!虽以名士自居,但也没能免俗。要知道,故事发生时,献之母亲还健在,他们的行为根本不考虑母亲的感受,深深地伤害了亲人的感情。其实,母亲对王家的本性也是了解的,她也看不惯王家巴结权贵的势利样子,曾经直言不讳地告诉兄弟,再不要到王家来了,王家对待娘家人和对待谢安的态度截然不同。若不是伤了心,怎么会阻拦娘家人上门呢?郗家还算有名望、有地位,王家兄弟都无视相待,可以想象,对外人就更过分了。有一次,王献之去谢安家,正巧习凿齿也在座。习凿齿是当世文士,史学家,有实际才干,可谓一代英才。可王献之就因为对方出身庶族,不是高门就坚决不与他并排坐。没办法,谢安只好将献之的坐榻挪到了对面。事后,谢安都认为,王献之的行为过于造作,损了他的天性。王家浓厚的门阀观念其实是不利于团结的。史书上讲,王献之性情严正,不交“非类”,这个非类就是自我划定的门第圈子。
【扩展阅读】
导言:王家子弟献之对习凿齿的无礼,原文简单,可参照来读。
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世说新语·忿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