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术解

二十、术解

【解题】

术解,术,是方法手段,也是技艺、业术;术解,可以说是对某种技艺、方法的掌握。古代,术所包含的内容较杂,医学、音乐不说,更多的是占卜、星相、风水,甚至相马。它的内容有的虽是迷信,但有的也是自然规律、基本科学知识的反映。本门11则故事,此处选1则。

【原文】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2)

【注释】

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西晋的开国功臣,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②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为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废除了魏帝建晋,为武帝。③劳薪:拆废弃的旧车轮为柴火。④炊:烧火煮熟食物。⑤故车脚:旧车轮。

【品读】

判断往往源于生活经验,源于观察。荀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博学多才,能书善画,尤其精通音律。更重要的贡献就是在整理典籍方面。荀勖花费了六年时间,对十万卷图书进行整理、校对,然后用黄绢抄写,编成了古籍整理方面的重要著作《中经簿》。他将书籍以甲、乙、丙、丁排列,这个方法成为后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荀勖不仅多才,恐怕也是美食家,因为他能从饭的味道中辨别出柴薪来。一次,他在晋武帝那儿吃饭,端来了烧笋和饭。荀勖对在座的人说:“这是旧车轮为薪烧的饭。”在座的人不相信,就派人悄悄去问,果然是旧车轮当柴火烧的。

其实,荀勖识薪是他有生活经验,是对事对物观察仔细的结果。今天的美食者选择食物对火的选择也是苛刻的,比如,选炭火或选柴木。即使柴木,还挑树种,或橡木或松枝,或许是樟木。他们相信,烧的材料会把独特的气味慢慢融入食物,这使食物有了别样的味道。如今,城市街头的烤鸭店不是还以“橡木烤鸭”的招牌来揽客吗?古人烧饭都是伐薪为饮,荀勖吃饭定是没有嗅到新鲜树枝的清香气,故断定或是厨子偷懒了,来不及砍柴,只好用废旧车轮为炊了。

荀勖为官还很勤勉,也很低调。他受皇帝信任,参与制定了许多大事的诏令,但他从来不让人知道他参与其中。他主张让贾充的女儿为太子妃,一些正直的大臣就说他是奸佞之人,谄媚之徒,特别不喜欢他。荀勖担任中书监时,和峤为中书令。按制度,他们俩应共用一辆车。可和峤鄙视荀勖的谄媚,车一来,他就先登一步,坐在中间不给荀勖让座。荀勖没法子,只好另外找车。后来,中书监和中书令就各备一辆车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开了后世领导专车的先河。

【扩展阅读】

导言:关于监令所坐专车的故事,在《晋书》中有记载。

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晋书·和峤传》卷四十五)